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CMT1腓骨肌萎缩症(由基因Aa控制)是一种最常见的外周神经退行性遗传病。有一种鱼鳞病(由基因Bb控制)是由某基因缺失或突变造成微粒体类固醇、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合成障碍引起的。为探究两种病的遗传方式,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绘制了甲、乙两个典型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判断,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鳞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鱼鳞病的遗传方式,某兴趣小组请医学院的老师对乙家庭中的Ⅰ-3、Ⅰ-4和Ⅱ-7的鱼鳞病基因进行切割、电泳,得到的基因电泳图如下: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孩政策全面放开,Ⅱ-2和Ⅱ-3想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咨询医学院的老师得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约为1/2 500,则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受传统观念影响,Ⅱ-5和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Xb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 9/16 133/153 38/51

【解析】

分析系谱图:甲家族中,Ⅰ-1和Ⅰ-2都不患CMT1腓骨肌萎缩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家族中,Ⅰ-3和Ⅰ-4都不含鱼鳞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已知乙家庭中的Ⅰ-3不携带鱼鳞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由以上分析可知,CMT1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Ⅱ-1和Ⅱ-4可推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Ⅲ-1两种病都患,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已知腓骨肌萎缩症群体发病率为 ,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Aa的频率为,则Ⅱ-6Aa的概率为,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1/2XBXb1/2XBXB,因此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若Ⅱ-5与Ⅱ-6婚后想生一个男孩,则他们出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育种工作离不开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下图为某育种过程的流程图,则下列有关该育种过程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恰当的是

亲本甲×亲本乙F1花药单倍体幼苗纯合子植株符合要求的植株

A.过程②为减数分裂,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为花药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过程④为染色体加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该育种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涉及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

B.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中pH的剧烈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 ,则另一条链上(A+G)与(T+C)之比是13

C.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①的形成,解旋酶催化②的形成

D. 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F1的基因型最少3种、最多27

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F1中圆尾∶扇尾∶三角尾数量比可能出现211

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F1中出现其他尾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 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图中 b 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增值分化。

2d 物质的本质是______,合成场所是_________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 d 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从免疫学的角度, 这属于______病。

4)若抗原物质为 HIV 病毒,则主要侵染的是人体的_____细胞;若抗原物质为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病毒必须依靠 _____与靶细胞接触并将其裂解死亡,最释放出病原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分类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

B.A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

C.A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

D.A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 (物理”“概念数学”)模型。

(2)图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_______,种群数量在此阶段时,该种群中生物的_____最激烈。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__

(4)若将该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其数量呈现“J”型增长,引起此增长的原因有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