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用于PCR扩增.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碱基互补配对,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变性,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的碱基配对.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GC含量高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②③(填序号:①升高退火温度②降低退火温度③重新设计引物).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解答 解:(1)PCR扩增目的基因,首先要有目的基因作为模板,所以从高表达MT 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从而用于PCR扩增.
(2)构建重组质粒,首先要用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质粒,所以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设计的引物之间不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否则引物自连,而不能与模板相连.
(3)图中步骤1、2、3分别代表变性、退火、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退火表示引物与模板相连,若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的碱基配对.由于G-C之间有三个氢键,A-T之间有两个氢键,所以G-C含量越高的引物,退火温度越高.
(5)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可能是退火温度过高,导致引物与模板不能相连;或引物间相互配对,引物自连,不能与模板相连.因此,可通过降低退火温度或重新设计引物进行改进.
故答案为:
(1)逆转录    cDNA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3)变性
(4)引物与模板     GC含量高
(5)②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PCR的具体过程,以及引物的作用,学会分析引物或温度改变对PCR结果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
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
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
D.估测某地域灰地鼠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叶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能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膜上产生
B.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叶肉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全部在叶绿体中
D.叶绿体色素可利用纸层析法提取,提取液可用无水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浆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湘阴县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_____________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种情况) 。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2∶2∶48∶48,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基本条件。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4)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此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