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生态学家曾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植物田鼠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请回答:

食物链环节

GP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

628%

997%

注: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表中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原因是____

4)下表为该生态学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两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的统计数据(株/100 m2):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

550

350

167

39

乙种群

55

120

380

400

根据该统计数据,请画出甲、乙两种群在第一年至第四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____

【答案】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解析】

由表中的数值和题干的食物链,结合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GP值最多为生产者(植物)、为初级消费者(田鼠)、I为次级消费者(鼬)。

(1)营养级越高,生物种群中所含的能量越少。表中的同化量(即所含的能量)较多,故为初级消费者(田鼠),其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以维持体温。

2 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

3 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3/59.3×106≈0.3%,不在10%~20%这一范围内,原因是第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多,即未被利用的能量多。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第一年至第四年中,甲的种群密度逐渐递减;乙的种群密度逐渐递增。以时间为横坐标,每年一个时间点;以100 m2内种群数量为纵坐标作图如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 过程和都只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 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图为某二倍体高等生物细胞进行某一分裂过程中的二个时期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 条姐妹染色单体

B.甲、乙两图说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若图乙表示卵细胞,则图甲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若图乙表示精细胞,则与其同时形成的精细胞基因组成一般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原位固化技术是土壤污染治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成熟技术,在不搬移污染土层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土壤固化的技术。MICP技术是通过向岩土中注入某种细菌以及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溶液),利用该菌将尿素水解为铵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晶体,从而将岩土原位固化。某研究人员对该种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并在最适生长条件(培养基配方见下表,培养温度35℃,摇床转速200r/min)下培养,测定了其生长曲线(结果如下图,A点为培养10h时的细菌浓度),请回答问题: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蒸馏水

14g

21g

02g

100g

10g

定容至 1000ml

1)该技术利用的细菌是一种能分泌____主要作用,培养基中的 KH2PO4 Na2HPO4的作用除了提供细菌生存所需的无机盐外,还有____的作用;若要分离鉴定合适的该菌种,需要制备的培养基中应在上述基础上加入_____;使用该菌和胶结液进行岩石工程原位加固时,还需向深层的岩土介质补充____

2)该培养基使用前需要将尿素以外的成分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灭菌锅的温度应控制于_____℃以上灭菌半小时左右,以防止葡萄糖发生分解____

3)扩大培养的过程中,若将摇床的转速由 200r/min增加为 250r/min,则上图生长曲线中 A点时的增长速率将____;通常在培养末期细菌的数量会显著减少,但实验人员实际测得的细菌浓度(OD600)下降较慢,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适宜情况下某植物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变化。图2为a、b两种植物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中ATP的消耗及有氧呼吸中[H]的消耗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的结构)。

(2)若T1时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物质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H]、ADP、C3或C5)。

(3)图2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______________(填“a”或“b”)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

(4)将a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重量减少4mg,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4mg,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_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A.2B.4C.3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H的化学式为C15H16O2,它是一种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重要原料,E为一种室内装修常见的污染气体,F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Q为酯类高分子物质,④为多步进行的反应,请回答:(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省略)

已知:

1D的名称为_____,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

2H+N→Q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H中最多有______个碳原子共平面,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I. 两个羟基分别连在两个苯环上;

II. 苯环间通过一个碳原子连接在一起,有甲基且全部连在该碳原子上;

III. 不含H本身,不考虑立体异构。

6Q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本题信息和上述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出反应④M→N的可能过程(无机药品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由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中含2个A基因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中没有A基因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所有体细胞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I;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Ⅱ(如图所示)。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无A或a基因的卵细胞也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光照下,基因型为A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这个事实说明______

(2)根据m片段和A/a基因对玉米受精作用的影响,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你认为他的推测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在染色体Ⅰ还是Ⅱ上,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______,则A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若F1______,则A基因位于染色体Ⅱ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