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蔗糖溶液和等量的蔗糖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均低于最适温度)反应,产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支试管所处的温度大小为________T1 之后甲试管中酶促反应的速率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若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则 A 点如何移动?________。甲、乙曲线最大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若乙试管: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丙试管: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2 35% FeCl3 溶液。则乙、丙曲线的不同说明酶具有________,若适当增加过氧化氢的量,则丙试管的曲线中 B 点会________移动。

【答案】甲>乙>丙 速度不变或者速度为0 不动(或不移动、保持不变) 底物的量不同 高效性 向上

【解析】

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为二糖,为非还原糖。

1)由于甲、乙、丙所处的温度均低于最适温度,由于反应速率甲>乙>丙,故三支试管所处的温度大小为甲>乙>丙。由图可知,T1 之后甲试管中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发生变化。若适当提高甲试管的温度,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故A 点不变。甲、乙曲线最大值即产物的最大量不同,很可能是由底物的量不同。

2)若乙试管: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 +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丙试管: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2 35% FeCl3 溶液,则乙、丙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可以验证酶的高效性。若适当增加过氧化氢的量,则产物的最大量会增大,故丙试管的曲线中B点会向上移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同种植物的盆栽苗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将该盆栽苗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高CO2浓度(5000μLCO2·L-1)下,乙组置于自然空气CO2浓度(360μLCO2·L-1)下,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培养9-10天后,再把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空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定两组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强为100μmolm-2-s1时,两组都有气体向外界释放,甲、乙两组释放的气体分别来自于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其中甲组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甲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或“=”或“<”)乙组。

4)播种甲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乙组的条件培养,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乙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同一红色月季花瓣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甲溶液的浓度

B. 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

D. 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般来说,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如图所示,其中多数神经元可能同时处于激活或失活状态,如下图,我们将不同时间产生的信号达到同一细胞,引起细胞兴奋的现象称为时间总和,不同输入信号同一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的变化称为空间总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次在较短的时间刺激A,可以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

B.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没有电位的变化

C.左图中的ABC三个突触小体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D.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是由多个突触形成的小电位共同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 α-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下图是对两种淀粉酶的研究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终产物中有葡萄糖,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

B.β—淀粉酶在 50℃条件下处理 1h 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C.β—淀粉酶的最适 pH 低于 α—淀粉酶,在人的胃内 α—淀粉酶活性低于 β—淀粉酶

D.Ca2+、淀粉与淀粉酶共存时,更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 β—淀粉酶的热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

C.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

D.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ES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Ⅰ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Ⅰ、Ⅱ、Ⅲ、Ⅳ代表四种限制酶。箭头指向的位置为限制酶的切割位置:Ampr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是G418抗性基因,G418是一种抗生素

(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以外,还应含有__________酶;引物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2)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 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r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选用的2种限制酶是__________(选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__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

(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__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度8416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人类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已知。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方法,除了此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在缓冲液中除了要添加模板和引物外,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______轮循环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一个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需要引物A_____个,从PCR的过程和DNA分子的特点,试着写出设计引物需要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图示方法获取的目的基因,直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选能或不能) ___________表达出人胰岛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该淋巴细胞的类型是___________,进入淋巴细胞的是病毒的___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

3HIV有Ⅰ和Ⅱ两种类型,其中Ⅰ型又有7个亚型,Ⅰ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经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是 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化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变异频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