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通过开展观鸟旅游,直接提高了居民的收入。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伦理价值B.直接价值C.潜在价值D.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据分析可知,保护区与周边社区通过开展观鸟旅游,提高居民的收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售腐乳有时口感不好,豆腐较硬,不可能的原因是(
A.发酵时间短
B.菌种老化
C.豆腐块含水量高
D.调味品加入量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的机理如下:当机体的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相应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体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促进机体产热。请根据该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 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是因为甲状腺细胞具有 ___________ ,而其他细胞没有该物质。

(3)为验证小白鼠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脊髓,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测量四组小白鼠的体温;

②甲组不做处理,乙组破坏 __________ ,丙组破坏 ___________,丁组破坏下丘脑和脊髓;

③将四组小白鼠放在相同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两瓶密封的罐头已过保质期,甲瓶瓶盖鼓起,乙瓶外观无变化,打开后发现两瓶罐头均已变质。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乳酸

②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酒精和CO2

③甲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有CO2和H2O

④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乳酸

⑤乙罐头变质是被异养厌氧细菌污染,细菌代谢的产物是酒精

A. ①④ B. ③⑤ C. ②⑤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灭菌的标准是(
A.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D.是病原菌不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需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些物质才能生长。 A菌株为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缺陷型突变体,B菌株为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硫胺素(thi-)缺陷型突变体。用A、B两种菌株进行4组实验,培养条件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培养基为细菌生长提供水、无机盐、________。乙组培养基出现菌落的频率为10-7,大肠杆菌单个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约为10-7,科学家判断乙组出现菌落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理由是________。推测基本培养基出现菌落是由于基因的转移和重组,丁组实验结果说明这种基因的转移需要两种菌株细胞________

(2)科学家用某种药物处理A或B菌株使其停止分裂(但不致死),混合并培养,过程及结果如下。

I:处理过的B菌株+未处理的A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无菌落

II: 处理过的A菌株+未处理的B菌株→基本培养基上有菌落

结果说明两菌株DNA转移的方向是________

a.AB b.A B c.A B d.不确定

(3)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菌株拟核上有一段DNA序列(F因子),其上有复制原点(oriT)。细菌混合后,F因子的一条链由供体菌逐步转移至受体菌,在受体菌中复制后整合到拟核DNA上,发生基因重组。留在供体菌中的F因子单链通过自我复制恢复双链。若无F因子则不能发生DNA转移。

①由此推测上述(2)中实验Ι基本培养基无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上述DNA转移和复制过程可用下图________表示。

(4)A菌株(met-、bio-)对链霉素敏感,B菌株(thr-、leu-、thi-)具有链霉素抗性。将A、B菌株混合,在不同时间点搅拌混合菌液,以中断DNA转移。之后将各时间点中断转移的菌液接种在含如下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分别记录出现菌落的最短混合时间。

培养基

所含物质

最短混合时间

1

链霉素+亮氨酸(leu)+硫胺素(thi)

9min

2

链霉素+苏氨酸(thr)+硫胺素(thi)

11min

3

链霉素+苏氨酸(thr)+亮氨酸(leu)

18min

培养基中均加入链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1号培养基出现菌落的原因是____

②在选择培养基上出现菌落所需的最短混合时间反映了相关基因与oriT间的距离。在下图中oriT右侧画出A菌株thr+、leu+、thi+基因在拟核上的位置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 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 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β-淀粉样蛋白(Aβ)由神经细胞分泌,在脑内可以形成老年斑,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可诱发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简称AD),因此清除脑内Aβ是目前防治AD的重要策略。

(1)β-淀粉样蛋白前体是在细胞的______合成,经______加工后生成β-淀粉样蛋白,以______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白细胞介素33(IL-33)是2005年被发现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AD患者脑内的IL-33表达水平大大降低。为探究IL-33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① 将6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0只改造成患AD的模型鼠,其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将正常鼠和模型鼠逐只放入大鼠跳台箱中,使大鼠学习逃避被电击,24h后进行记忆测试。与正常鼠比较,模型鼠的错误次数增多,首次出现错误的时间明显缩短,表明:_____________

② 将5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零剂量、极低、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分别注射等量不同浓度的 IL-33。正常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以排除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 测定各组鼠脑组织中Aβ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的水平,结果如下表所示。Aβ检测结果显示:___________;Th2检测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表明:IL-33可通过增强神经胶质细胞吞噬 Aβ来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损伤。Aβ作为______被识别,使得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数量增多。B细胞在Th2协助下活化,产生的_____与Aβ结合,促进Aβ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