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 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不同,愈伤组织分化的结果不同

C. 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根或芽

D. 愈伤组织的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湖底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在两种演替方式中,一般情况下该种演替经历的时间______,速度_________。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该群落最终将演替到森林阶段,它对光能的利用率将___________。

(2)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初夏季节蛙声一片,这属于___________信息,它有利于____________。

(3)若要调查湖泊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同时可依据_________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测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细胞中相关结构进行观察的实验中,选材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苏丹Ⅲ染色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要用盐酸解离

C. 可以用洋葱鱗叶外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 观察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中的染色体可用吡罗红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D.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放射冠进入透明带

B.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C. 精子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 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各个过程用到的酶依次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pH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要得到乙曲线,选择过氧化氢酶更合适

D.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北京市平谷区高三第一次统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Ⅰ-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肾源性尿崩症是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_基因控制的。若Ⅱ-1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小孩概率为___________。若Ⅲ-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一性染色体为XXY但无肾源性尿崩症的男孩,其原因最可能是亲代中的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异常配子所致。

(2)大量研究表明,肾源性尿崩症与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效应有关,作用机理如图。

①抗利尿激素与_________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______________稳态。

②通过DNA测序技术,发现控制P蛋白基因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说明该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若mRNA中部引入了一个终止密码子,造成多肽链___________,G蛋白不会被激活,即使抗利尿激素含量正常,也无该激素效应。综上所述,从分子水平解释Ⅱ-3个体不患尿崩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32P标记的某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最后产生1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的P元素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