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耳蜗微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是维持耳蜗正常血供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供血不足引起的内耳疾病的有效途径。如图为耳蜗微循环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受到外界高分贝的噪音影响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进而促使相关腺体产生的物质c是__________(填“促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经过血液运输,作用于D细胞,产生的物质d使细胞的产热量增加。

(2)物质d分泌量增多后,则物质b的分泌量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多”),说明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

(3)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只写编号)。若某种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填“A”或“B”)处。

【答案】 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减少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①② 电信号→化学信号 B

【解析】试题分析: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图中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口服后易被分解,因此用b饲喂正常动物,物质d的分泌量不变。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

(1)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属于神经递质,直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物质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d是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而不能反过来。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只能在神经元①②上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若某种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得突触前膜(B)不能将乙酰胆碱释放,即阻碍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对某家族遗传病调査后绘制系谱如图1(己知Ⅱ代3号不携带乙致病基因,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Ⅲ9与Ⅲ12结婚,生儿子患遗传病与生女儿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Ⅲ9与Ⅲ12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图,甲细胞是由_________提供的,乙细胞是由__________提供的。从细胞分裂图判断,在形成Ⅲ9时,Ⅱ4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②若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

③Mg2+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④Fe 在人体内结合与运输02过程中不可缺少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

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

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B. 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细胞E能产生反应

C. 刺激皮肤细胞A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D. 兴奋从B传到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

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株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有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后代均可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自交后代可能出现五倍体AAAaa

C. 该玉米花药离体培养不能得到三倍体aaa

D. 该玉米上可能存在36种不同基因型的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乙图②点时膜外Na大量内流

C.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3)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