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6分)Ⅰ.科学家从某抗旱植物中得到抗旱基因(R),培育出抗旱转基因农作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抗旱基因(R)被称为______。“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按来源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2)如果用农杆菌转化法将R基因导入农作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应先将R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上,然后再让该农杆菌去感染农作物细胞。

(3)转基因农作物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得到转基因农作物植株,该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先后进行____________。

(4)若得到的抗旱转基因农作物植株的基因类型有甲或乙两种(R基因的整合位点如下图,只考虑其中的两对染色体,且R基因都能正常表达),让该植株自花传粉,若子代抗旱植株所占比例为100%,则R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类型。

Ⅱ.图l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雄性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表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______填文字)

(1)若图1表示人体骨髓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星射线的形成与图1中[   ]__________有关。

(2)若图1表示浆细胞,则与抗体形成和分泌有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_______(填字母)。含18O的氨基酸在浆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 (填基团)。

(3)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2中A细胞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

(4)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3中的______时期(填罗马数字),图3由III变化为IV应于图2中的细胞变化是______。

 

【答案】

(26分)Ⅰ(1)目的基因    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2)T-DNA   (3)脱分化和再分化   (4)乙

Ⅱ(1)C    [1]中心体   (2)③⑥   羧基    (4)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4)Ⅱ   B→A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根据题意抗旱基因是要转移的基因即目的基因;DNA连接酶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类,分别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2)因为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应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再让该农杆菌去感染农作物细胞。

(3)植物组织培养包括两个阶段:脱分化和再分化,故该过程的关键是诱导植物细胞先进行脱分化后进行再分化。

(4)根据图解,甲图可考虑为双杂合子,则其自交抗旱比例为15/16;图乙可考虑为纯合子,则其自交后代抗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

Ⅱ.(1)图2是某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根据图解,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原因是着丝点分裂,细胞一极无同源染色体),B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原因是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C细胞属于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原因是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原因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故若图1示人体骨髓干细胞,则该细胞属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故会发生图2中C所示分裂现象;星射线的形成与图1中[1]中心体有关。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形成和分泌有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③内质网、⑥高尔基体;根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前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失去一个-OH,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失去一个-H,两者结合生成水,故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

(3)假如该个体的基因组成是YyRr,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将会形成两种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YR、Yr或yR、yr,由于图2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该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4)图3是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根据其特点其中存在没有染色体单体的时期(即复制前和着丝点分裂后),通过这一点可以判断图中b为染色体单体变化,进而可判断a为染色体,c为DNA。根据染色体及DNA、染色体单体变化可知Ⅱ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Ⅲ和Ⅱ相比其特点是染色体减半,DNA和染色单体相对数是a的两倍,所以判断Ⅲ对应于图2中的B细胞,由Ⅲ变化为Ⅳ(对应图2中的A细胞)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加倍,而DNA含量不变。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于1990年,由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研究。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组框架。今年2月12日,科学家对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发现,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大约3万到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还表明,人类蛋白质基因有61%与果蝇同源,

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 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小鼠11号染色体上找到。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人类                     条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它们分别是                                                              。

(2)人类与小鼠,果蝇等生物有共同的基因,说明这些生物在进化上具有                

                       。

(3)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给计划有哪些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本大题有两小题,共26分)
Ⅰ.(14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假如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在短时间内物质f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二处并加以修正。
a.                                                                        
b.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2分)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下面是对青蛙的有关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①本实验中       是实验组。
②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            是自变量,“培养环境、饲喂时间、饲料用量”是                  
③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a                                ,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b……;c……。(只要求完成对a内容的填空)
(2)新华社2010年3月1日电:瑞典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雌激素污染物会使雄性青蛙变性。研究人员认为:造成雄性青蛙变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雌激素污染物使青蛙的性染色体组成由      变成XX;其二,受雌激素污染严重的环境使青蛙的性别表现型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高三第八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本大题有两小题,共26分)

Ⅰ.(14分)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假如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在短时间内物质f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_。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二处并加以修正。

a.                                                                        

b.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2分)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下面是对青蛙的有关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

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分成甲、乙两组。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用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①本实验中        是实验组。

②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             是自变量,“培养环境、饲喂时间、饲料用量”是                  

③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a                                 ,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b……;c……。(只要求完成对a内容的填空)

(2)新华社2010年3月1日电:瑞典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雌激素污染物会使雄性青蛙变性。研究人员认为:造成雄性青蛙变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雌激素污染物使青蛙的性染色体组成由       变成XX;其二,受雌激素污染严重的环境使青蛙的性别表现型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共同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启动于1990年,由美.英.法.日.德和中国的科学家合作进行研究。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绘制出人类基因组框架。今年2月12日,科学家对基因的面貌又有新的发现,经过初步测定和分析,人类基因组共有32亿个碱基对,包含了大约3万到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还表明,人类蛋白质基因有61%与果蝇同源,
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小鼠11号染色体上找到。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人类____条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它们分别是____。

(2)人类与小鼠,果蝇等生物有共同的基因,说明这些生物在进化上具有____
____。

(3)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给计划有哪些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