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分)(1)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                             被染成          ,被染色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        植物,小麦属于         植物。

(2)当用碘夜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片横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试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     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的有          种,即           

 

【答案】

(1)叶肉细胞    蓝色     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遇碘变蓝   C4    C3

(2)C4和C3    2     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C4和C3)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I、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实验结果用容器内CO2增加量或减少量表示,“+”表示增加,“-”表示减少,单位:mg/h)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适宜光照
-12
-17
-28
-40
-35
-26
-24
-5
黑 暗
+6
+11
+18
+25
+33
+40
+38
+25
 
(1)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         ,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为          。
(2)若将该玉米幼苗置于25℃下,密闭容器内先黑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处理2小时,容器内CO2的变化量为             
(3)若光照强度不变,将玉米幼苗从20℃下转移至30℃下,植物体有机物含量如何变化?        
(4)如果在密闭装置内同时放入玉米幼苗和小麦幼苗,两种幼苗能否同时良好长?          
Ⅱ、玉米籽粒胚乳糊粉层的颜色与细胞所含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时呈紫色,含有乙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


1
2
3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5号
(1)糊粉层为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红:白=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2)糊粉层为紫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籽粒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9:3:4,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3)现有两个白色玉米品种,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Dd和Aabbdd,科学家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了紫色玉米品种。
①上述育种方法的生物学原理包含有                               
②取两品种玉米的一定量花粉进行细胞融合,其中能培养成紫色玉米的杂合细胞是由基因型为:                       的花粉融合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四川省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I、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实验结果用容器内CO2增加量或减少量表示,“+”表示增加,“-”表示减少,单位:mg/h)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适宜光照

-12

-17

-28

-40

-35

-26

-24

-5

黑  暗

+6

+11

+18

+25

+33

+40

+38

+25

 

(1) 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          ,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为           。

(2)若将该玉米幼苗置于25℃下,密闭容器内先黑暗处理1小时,再光照处理2小时,容器内CO2的变化量为             

(3) 若光照强度不变,将玉米幼苗从20℃下转移至30℃下,植物体有机物含量如何变化?        

(4)如果在密闭装置内同时放入玉米幼苗和小麦幼苗,两种幼苗能否同时良好长?          

Ⅱ、玉米籽粒胚乳糊粉层的颜色与细胞所含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时呈紫色,含有乙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

1

2

3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5号

(1)糊粉层为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红:白=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2)糊粉层为紫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籽粒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9:3:4,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3)现有两个白色玉米品种,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Dd和Aabbdd,科学家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培育出了紫色玉米品种。

① 上述育种方法的生物学原理包含有                               

② 取两品种玉米的一定量花粉进行细胞融合,其中能培养成紫色玉米的杂合细胞是由基因型为:                         的花粉融合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9南充市适考)(共23分)

Ⅰ.玉米、高粱等C4植物的光合效率较水稻、小麦等C3植物的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4植物光合系统有浓缩CO2、增加局部CO2浓度的机制,这样在CO2浓度低时也能使光合作用接近饱和,从而大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如何将C4植物的这一机制转移到水稻等C3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到了C3植物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等C3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玉米叶片中的_________细胞里发挥作用,使CO2转化为C4化合物。

(3)若你是科研人员,你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从玉米中获得PEPC基因。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以获得重组质粒,需要的两种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常采用________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该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黑暗处理的玉米植株,经较强阳光照射过的叶片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利用这张叶片制作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确定玉米为C4植物。鉴别植物是C3还是C4植物的简便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酵母菌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微生物。

(1)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获得较多的酒精,生产上,必须首先通气,使其___________,一定时间后再密封,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延长积累酒精最多的时期。

(2)现有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硝化细菌、圆褐固氮菌和乳酸菌混合在一起的液体。为将酵母菌从混合菌中分离出来,所用的固体培养基中应滴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酵母菌中控制丙酮酸羧化酶合成的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图中的______链是该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该基因编码区中不能编码的序列是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Ⅰ 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周围环境中某些因素与小麦光合作用的关系,并绘出了下面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所示,当CO2浓度超过B点后,可通过               的方法,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同等条件下,玉米与小麦相比,曲线中A点应向          移动。

(2)如图乙所示,限制AD段小麦光合作用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C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                             

(3)分析比较图丙和图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            

Ⅱ 右图A曲线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人体唾液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淀粉,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70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2)若将反应液pH由1.8逐渐升至8.0,则唾液淀粉酶的催化速率将        ,原因是          

(3)若将反应温度变为20℃,其它条件不变,生成物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为图中B,其原因是                                

(4)下列选项,符合右图示含义的是    

A. 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 随pH从5升高到7, 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 温度从0―T的变化过程中, 酶活性逐渐降低

D. 该酶的最适pH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