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B. 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C.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D.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内蒙古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做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表示基因工程,则其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ES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检测致癌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b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ES细胞,其采用的技术属于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

(4)完成c、d过程的胚胎工程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培养试管动物,除以上两种技术外,还需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试管动物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5)用肝癌细胞作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再将此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细胞代谢产物_____________,该产物与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从而定向杀死小鼠体内的肝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一条多肽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B. 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

C. 有4种不同的侧链基团

D. 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氧气充足时酵母菌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是氧气还是较多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的发酵?下面是相关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用具:锥形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橡皮管夹若干等其他器材

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步骤:

(1)现有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上图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A为对照组。在A、B、C三套装置的锥形瓶1中各加入__________,锥形瓶3中各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

(2)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的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和__________;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和2mLATP溶液;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和2mL蒸馏水。

(3)A、B、C三组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组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组持续通入氮气,B组持续通入_________,C组持续通入_________。

(4)将三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0h。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根据以下结论推测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若_______,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气抑制;

②若_______,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受氧气抑制,不受ATP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1、2、3、4、5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是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刺激a处,肌肉收缩,反射能够完成

B. “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信号的转变

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D. 电刺激b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c会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将其放归到保护区中。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 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增强保护区的恢复力稳定性

C. 野外的普氏野马种群中某些基因的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

D. 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偶尔也会发生交换,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示为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的有丝分裂交换,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产生精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精子有_______种基因型。并写出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菏泽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百度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有增强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1)ADH合成后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________(填“细胞体”、“树突”或“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_________方式从细胞进人血液。

(2)人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是: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精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而猫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结构为:半胱氨酸一酪氨酸一苯丙氨酸一谷氨酰胺一天冬氨酸一半胱氨酸一脯氨酸一赖氨酸一甘氨酸一NH2。这两者的生理效应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导致它们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ADH的基因有1个_____________(填“碱基”、“密码子”或“碱基对”)不同。

(3)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膜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4)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尿崩症患者ADH分泌______________。

(5)90%患者位于X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缺陷,如何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请简要写出确定思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