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737  115745  115751  115755  115761  115763  115767  115773  115775  115781  115787  115791  115793  115797  115803  115805  115811  115815  115817  115821  115823  115827  115829  115831  115832  115833  115835  115836  115837  115839  115841  115845  115847  115851  115853  115857  115863  115865  115871  115875  115877  115881  115887  115893  115895  115901  115905  115907  115913  115917  115923  11593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家畜育种方面,运用胚胎工程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利用优良品种奶牛和黄牛进行家畜育种方面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供体的繁殖力,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以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
(2)体外受精时需要将采集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而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MⅡ中期才能完成受精.
(3)胚胎干细胞可取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用饲养层培养ES细胞时,除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4)用囊胚获得二分胚时,一定要注意的是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将经此方法获得的二分胚移植到受体牛中可得到两只小牛,这两只小牛的性别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装置需先通气,然后进行密封处理,发酵过程中还要定时排气,其中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2)在果酒的基础上制作果醋时,主要的发酵菌是醋酸菌,该菌在无糖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酸.
(3)制备果汁类饮料时,首先要获取能分泌高活性果胶酶的微生物,分离该微生物时,在固定培养基上接种该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经提纯后得知该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脂酶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试剂: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不同质量分数的新鲜肝脏研磨液等.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按照图示甲、乙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6ml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0.6mL质量分数为3.5%的肝脏研磨液.然后松开弹簧夹分别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量筒中收集的水的体积代表了产生O2的量,通过比较量筒工、Ⅱ中水增加的快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实验二:在甲、乙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6mL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6ml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然后松开弹簧夹分别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反应减慢后,轻轻振荡锥形瓶至不再有气泡产生.量筒工中水的体积等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量筒Ⅱ,说明酶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物的生成量.
(3)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连续多次向乙装置中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每次量筒Ⅱ中增加的水的体积不变(填“逐渐减少”、“不变”或“逐渐增加”),说明了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图: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分别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的蛋白质载体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除部分来自⑥⑦过程外,还有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人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这一过程特点具有选择性.
(4)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
(5)除了图中⑤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信号序列,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图一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二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蔗糖.如果某种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作为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物质,则物质③是糖原;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核糖核酸(中文名)的基本单位之一.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运输作用.
(4)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各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为探索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的特点和关系,用相同的全营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的幼苗.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各种养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0%)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比较,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水稻吸收水、镁离子、硅离子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的特点是:v(Si4+)>v(水)>v(Mg2+
B.植物对离子吸收速率取决于培养液中该离子浓度
C.水稻和番茄对Mg2+和Si4+的吸收是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D.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应增加以清水为培养液的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情况,如图所示.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
器官实验数IAA分布%测定方法
向光一侧背光一侧黑暗处理
绿色向日葵下胚轴3514948分光荧光法
550.549.550免疫法
绿色萝卜下胚轴35l4945电子俘获检测法
黄化燕麦芽鞘349.550.550电子俘获检测法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情况是由于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由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性生长.
(2)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不支持,原因是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它们抑制了植物向光一侧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不会.原因是图中B液(填字母)内存在着HPO4-、HCO3-等离子.
(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4)A液与B液相比,A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5)概括地说,由A、B、C液组成的内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
(1)皮肤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减少散热,维持体温.
(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都具有促进产热、抵御寒冷的作用,二者的关系是协同作用..
(3)体温平衡调节除有激素参与外,还有神经调节途径.
(4)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 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
(6)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低于28℃)时,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其原因是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