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918  115926  115932  115936  115942  115944  115948  115954  115956  115962  115968  115972  115974  115978  115984  115986  115992  115996  115998  116002  116004  116008  116010  116012  116013  116014  116016  116017  116018  116020  116022  116026  116028  116032  116034  116038  116044  116046  116052  116056  116058  116062  116068  116074  116076  116082  116086  116088  116094  116098  116104  11611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活细胞中时刻发生着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哺乳动物细胞中,可以作为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是(  )
A.白细胞B.肠黏膜细胞C.胰腺细胞D.成熟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
A.C、H、O、N、P、SB.H、O、P、S、K、MgC.C、H、O、N、P、CaD.N、P、S、K、Ca、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白僵菌可感染农业害虫,常作为防治害虫的菌剂.由于白僵菌对除草剂草丁膦敏感且杀死害虫的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有效杀死害虫.已知该基因的全部序列,科研人员可通过人工合成(或“化学合成”)法和 PCR 技术获得大量毒蛋白基因片段.据图分析,将毒蛋白基因和质粒连接获得重组质粒l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NcoI、BamHI
和DNA连接酶.
(2)重组质粒1和Bar基因(草丁膦抗性基因)各自用XbaI酶处理,得到酶切片段.重组质粒l的酶切片段再用去磷酸化酶处理,使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脱离,目的是防止重组质粒1酶切片段自身连接(或“相互连接”).将未用去磷酸化酶处理的Bar 基因与重组质粒 l 连接,获得重组质粒2.获得的重组质粒2是图中的C.

(3)将重组质粒2与感受态的白僵菌菌液混合进行转化,重组质粒2在白僵菌细胞内被修复.一段时间后用含有草丁膦的平板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含有Bar基因的重组白僵菌.
(4)提取上述重组白僵菌全部 mRNA,加入逆转录酶,获得 cDNA,再加入毒蛋白基因引物进行PCR 反应,根据是否有相应产物生成判断毒蛋白基因在白僵菌体内是否完成转录.
(5)科研人员将重组白僵菌喷涂于植物叶片上,以此饲喂饥饿处理的害虫,记录单位时间内的死亡害虫数,以判断重组白僵菌的杀虫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植物基因工程可以利用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对植物受体识别的基础是细菌的趋化性,下图是根癌细胞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受伤植物组织产生的一些糖类、氨基酸类、酚类物质作为信号(信息)分子分子,能够被农杆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受体蛋白)识别.
(2)图中②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通常需要相关物质的诱导,请推测①过程表示活化的蛋白诱导Vir区基因表达.
(3)据图所示,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Ti质粒的T-DNA区域片段中,成熟T复合体是单链(填“单”或“双”)DNA片断.
(4)若农杆菌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图示过程属于基因工程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受体细胞)步骤.Ti质粒作为运载体,还必须具备的元件有限制性酶切位点、标志基因、复制原点等.(答两点)
(5)据图所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物参与切割T-DNA、形成成熟T复合体、形成通道复合体等(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该实验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重复实验,原因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不被(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2×109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丙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
(2)图乙、丙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丙.调查发现该鱼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在S1到S5时间段测得的种群数量如表,请据表分析:
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
N2050100150180
(K-N)/K0.900.750.500.250.10
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S3水平(用表格中曲线上的点字母表示),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请根据图甲所示,在图丁中绘制该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着时间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自艾滋病被发现那天起,科学家就通过国际合作致力于研制让健康人免于感染的疫苗.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抗体.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浆细胞.
(2)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②③(填数字序号).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⑥、⑤⑦(填数字序号).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③⑦过程.
(4)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请依据表格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填“高”或“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填“影响”或“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同时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
B.自然界中群落演替类型包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C.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状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棉田中全部棉花植株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