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937  115945  115951  115955  115961  115963  115967  115973  115975  115981  115987  115991  115993  115997  116003  116005  116011  116015  116017  116021  116023  116027  116029  116031  116032  116033  116035  116036  116037  116039  116041  116045  116047  116051  116053  116057  116063  116065  116071  116075  116077  116081  116087  116093  116095  116101  116105  116107  116113  116117  116123  11613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B期.
A.间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在正常情况下,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3)据图分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动粒(着丝粒/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4)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①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AB(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②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ACD(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黏连蛋白解聚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Cdc20、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雄激素是睾丸分泌的性激素的统称,其中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下图为人体内睾酮(T)的调节机制示意图.

(1)睾丸分泌睾酮的多少受血清中垂体分泌的LH和FSH及器官甲下丘脑分泌的GnRH的调节.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雄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所在位置,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后,这些激素就会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
(2)研究表明,雄激素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所必需的.患有前列腺癌的个体其体内雄激素含量异常,从而导致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雄激素消除疗法”主要是减少雄激素,具体方法可以是利用药物分解患者体内多余的雄激素,也可以采用药物减少(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的方法,最终达到抑制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目的.
(3)科学家近期发现,如果患者体内某种原癌基因过量表达,“雄激素消除疗法”就会失去疗效.据此推断,导致该治疗方法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已经不依赖(依赖、不依赖)雄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科研人员对温室大棚内栽种的某种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成熟并充分展开.乙图曲线1、2分别表示植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丙图表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该植物光合速率曲线.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分析:新形成的嫩叶相对光合速率较低,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光合色素含量少
和受光面积小导致吸收光能少.其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O2和[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形成ATP.
(2)由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25℃;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温度达到35℃时,植物就不能生长.
(3)由丙图分析:①7-8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此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②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二氧化碳后有机物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
A.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的理由之一是它只有蛋白质和RNA
C.在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选择酵母菌的理由之一是它属于兼性厌氧菌
D.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的理由之一是其含过氧化氢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0.5g•mL-1蔗糖溶液质壁分离y无变化 
 ③1moL•L-1KNO3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
 ④1mol•L醋酸溶液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1)实验中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渗透失水;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④组中由于加入的是1mol•L-1醋酸溶液,导致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了,所以细胞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因而观察到的细胞大小无变化.
(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否用于质壁分离的实验?不能,原因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列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  )
A.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
C.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C.山顶、山腰和山底相比较,物种的差异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
D.环境的容纳量是稳定不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实验室通过手术取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相关研究.
(1)实验一   
按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做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120.20
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有必要,可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2)实验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使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降低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ACD.(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用序号表示)
A.核糖核酸   B.脂肪    
C.ATP      D.高尔基体        E.核糖
(2)若甲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右移(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3)在曲线a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   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点下移(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b点右移(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d点下移(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突触后膜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GABA受体,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