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965  115973  115979  115983  115989  115991  115995  116001  116003  116009  116015  116019  116021  116025  116031  116033  116039  116043  116045  116049  116051  116055  116057  116059  116060  116061  116063  116064  116065  116067  116069  116073  116075  116079  116081  116085  116091  116093  116099  116103  116105  116109  116115  116121  116123  116129  116133  116135  116141  116145  116151  116159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不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A.Fl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B.Fl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C.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D.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一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图二装置中的甲、乙、丙三只广口瓶容积均为500mL,在乙瓶中用溶液培养法培养一株该植物 (实验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乙瓶中的植物及培养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假设该植物呼吸作用利用的有机物只有葡萄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基粒(或类囊体),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嵴.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c,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b、d过程,有ATP产生的是b、c、d过程(均填图中字母).
(3)为检测图二装置中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关闭A打开B,先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1小时,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下降了3%,则丙瓶内气体体积基本不变(增加/减少/基本不变).再给予装置1小时适宜光照,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比初始状态上升了7%.假如该植物合成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130ml.打开A,从甲瓶的“取样品活塞”处抽取气体,直到将整个装置中的全部气体抽尽,得到的气体与实验前相比大约相差130ml.
(4)若乙瓶中通入18O标记的氧气,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葡萄糖中可能(可能/不可能)有18O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的一条核苷酸链模式图,其中连接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是ATP,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色素吸收的光能.
(2)图中E是ADP,请写出其分子简式A-P~P.
(3)图中F是三碳化合物(C3),它是由CO2和五碳化合物(C5)结合后形成.
(4)图中H是光反应,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I是暗反应,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土壤含水量(%)30405060708090
光合作用速率(umol/m2•s)481215171717
胞间CO2浓度(ul/l)310260240220210205205
气孔导度(mol/m2•s)0.190.400.520.600.680.650.62
(1)据上表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番茄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强,当土壤含水量大于70%时,土壤含水量不成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2)为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见上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土壤含水量低于70%时,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②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或输出速率)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3)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浇水、补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观点二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比较该图中结构4内、外膜的蛋白质的含量,发现内膜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其原因主要是内膜上有很多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
(2)某同学欲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或胞质流动).
(3)图乙中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称为脱水缩合,破坏细胞核中的核仁(结构)会影响该过程的发生.
(4)该图中②、③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所示物质外,还可产生的相同的物质是ATP.
(5)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影响图乙中②、③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氧气浓度和光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科学家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Ⅰ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
(2)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
①若子代Ⅱ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分散复制的可能.
(3)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世代实  验对照
亲代1.7241.710
子Ⅰ代1.7171.710
子Ⅱ代($\frac{1}{2}$)1.710,($\frac{1}{2}$)1.7171.710
子Ⅲ代($\frac{1}{4}$)1.710,($\frac{3}{4}$)1.7171.71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相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果蝇的黑体(B)对灰体(b)是显性,现有两个培养瓶内装有若干果蝇,甲培养瓶内全为黑体个体,乙培养瓶内既有黑体个体又有灰体个体.甲、乙两培养瓶内的果蝇是亲子代关系,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中有人认为乙培养瓶中的果蝇是甲培养瓶中果蝇的亲代,有的说乙培养瓶中果蝇是甲培养瓶中果蝇的子代.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培养瓶中果蝇是甲瓶(甲瓶黑体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则甲培养瓶中果蝇的基因型为Bb,乙瓶基因型为BB、Bb、bb.
(2)若甲培养瓶中果蝇为乙瓶(乙瓶中黑体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的杂交后代,则乙瓶中果蝇的基因型为BB和bb,甲瓶为Bb.
(3)若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代,且乙瓶中黑体为纯合子,甲瓶中没有灰体果蝇的原因是乙培养瓶中黑体纯合子的基因型为BB,只产生一种B配子,且培养瓶中灰体均为同一性别.
(4)若乙瓶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代,且乙瓶中黑体也有杂合子,甲瓶中没有灰体果蝇的原因是乙瓶中全部杂合黑体和全部灰体的性别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一个用15N标记的,含156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的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4次,已知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750个,则(  )
A.复制完成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有1500个
B.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2150个
C.复制完成后,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占$\frac{1}{15}$
D.具放射性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以上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C.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