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991  115999  116005  116009  116015  116017  116021  116027  116029  116035  116041  116045  116047  116051  116057  116059  116065  116069  116071  116075  116077  116081  116083  116085  116086  116087  116089  116090  116091  116093  116095  116099  116101  116105  116107  116111  116117  116119  116125  116129  116131  116135  116141  116147  116149  116155  116159  116161  116167  116171  116177  11618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人体某正常基因片段及其控制合成的多肽顺序.A~D表示4种基因突变的位点.A处丢失T/A,B处T/A变为C/G,C处T/A变为G/C,D处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不同时发生.(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见第5面)
表4--1  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
    U    C    A    G
 
    U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酪氨酸
终  止
终  止
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
终  止
色氨酸
U
C
A
G
 
    C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组氨酸
组氨酸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起始)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G
 
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起始)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U
C
A
G
 

(1)A处突变引起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变化,新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2)A处丢失T/A后,在A点附近再丢失3n+2个碱基对对结果影响最小.
(3)B处发生的突变对结果无影响.D处发生的突变将导致肽链的延长停止.
(4)除了题中表示的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外,基因突变还可由碱基对的增添变化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2)对于真核生物来说,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S)期,基因突变发生于a过程中(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4)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氨基酸tRNAATP、酶、核糖体.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转运RNA).
(6)在人体内不存在中心法则中的d、e过程(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已知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有31个氨基酸组成,由此推知,决定这种物质合成的基因至少由(  )碱基对组成.
A.186B.93C.62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的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置的左侧.
(2)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200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3)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向右移了5毫米,其原因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4)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
Ⅱ.丙图表示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5)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6)光照相同时间,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丙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如果此时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实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3)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叶肉细胞的胞间CO2至少需要跨3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被固定的场所叶绿体基质,除此之外,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CO2还可能产生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fgha.
(3)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或温度或矿质营养或水(答出两点).
(4)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02来自图I中h和b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5)图I物质A是丙酮酸.如果在图II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升高.
(6)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需要外界的能量供应.从能量输入叶肉细胞到能量被各项生命活动所直接利用,其能量转移的具体途径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①③(填序号).
①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无色绿色.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1)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2)B图中含有少量DNA和RNA的细胞器是4和9.(填图中标号)
(3)如果B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2和4.(填图中标号)
(4)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13]中心体;
(5)若某细胞同时有AB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甲、乙两图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两图均有细胞器核糖体;其中甲图细胞发生转录的场所是[3]拟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 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非条件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胰腺)细胞.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若图2中5为胰岛A细胞的细胞膜,人进食后5内的电位变化是不变(正→负,负→正,不变).
(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8处的胰岛素(激素)浓度大于10处.
(4)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