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057  134065  134071  134075  134081  134083  134087  134093  134095  134101  134107  134111  134113  134117  134123  134125  134131  134135  134137  134141  134143  134147  134149  134151  134152  134153  134155  134156  134157  134159  134161  134165  134167  134171  134173  134177  134183  134185  134191  134195  134197  134201  134207  134213  134215  134221  134225  134227  134233  134237  134243  134251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结合图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
B.
图示为a、b两植物细胞在某高渗溶液中的失水量,则A细胞液浓度高于B细胞
C.
该果蝇1个精原细胞可同时产生AXw、aXw、AY、aY四种精子
D.
在此环境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茎上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的营养.
(1)研究证明外源细胞分裂素能诱导菟丝子形成吸器,其验证过程是用适量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对照组用等量不含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等量、空白羊毛脂)处理的相同生理状态的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
(2)进一步研究菟丝子吸器形成的机理,发现细胞分裂素可能通过钙调素起作用.已知三氟拉嗪可与钙调素结合,抑制钙调素功能,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二者形成复合物的荧光.实验过程如下:
组号123
实验材料细胞分裂素处理后即将产生吸器的茎自然缠绕的即将产生吸器的茎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
处理方法对三组茎分别切片,将各组茎切片分别浸泡于某水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荧光较强烈荧光较强烈未见荧光
①三个实验组用于浸泡茎切片的某水溶液是指三氟拉嗪水溶液,并蒸馏水设置浸泡的茎切片作为对照.
②1组和2组、2组和3组分别对照可知,即将形成吸器的细胞中含有丰富钙调素的诱导吸器的产生.若用三氟拉嗪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未经缠绕的菟丝子茎,会抑制(“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素的诱导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内有多对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在7.35~7.45之间,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H2CO3和NaHCO3、NaH2PO4和Na2HPO4等.
(2)下表为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不同部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单位:mmol/L)
离子


Na+12142145
K+1394.34.4
Ca2+<0.0012.52.4
Mg2+1.61.11.1
总计152.6149.9152.9


Cl-4104117
HCO3-122427
HPO42-、H2PO4-2922.3
蛋白质54140.4
其他53.65.96.2
总计152.6149.9152.9
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血浆中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相等.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关系是相近(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或“相近”).
(3)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水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填“内”或“外”).
(4)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等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鲫鱼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细胞数
D.调查某农田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时以收获的玉米进行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C.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C.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D.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为了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出促进作用,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步骤;
A.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并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B.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C.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浓度的2,4-D的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D.每天观察并且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请分析回答;
(1)每组不选一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减小偶然性,降低随机误差;
(2)该实验设计有两项不合理之处,分别是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应改为“甲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应改为“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完全培养液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用完全培养液配制的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
(3)该实验设计后,其中甲组是起到对照作用.
(4)2,4-D还可以用作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块中的双子叶杂草,就是通常所说的除草剂,那么它使用的原理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次序是(  )
A.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B.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
C.反极化-复极化-去极化D.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处于(  )
A.极化状态B.反极化状态C.去极化状态D.复极化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的“特定基因”,使实验鼠的这些基因失去作用,以研究其功能,此技术被称为“基因敲除”.即用体外合成的“无效基因”取代相应的正常基因,再培育出转基因动物,从而研究那些已经知道碱基排列顺序基因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项研究涉及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B.该项研究中,对照组是未发生基因重组的正常动物
C.该研究中需导入“无效基因”,切除“特定基因”
D.重组DNA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筛选真正基因重组的干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