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058  134066  134072  134076  134082  134084  134088  134094  134096  134102  134108  134112  134114  134118  134124  134126  134132  134136  134138  134142  134144  134148  134150  134152  134153  134154  134156  134157  134158  134160  134162  134166  134168  134172  134174  134178  134184  134186  134192  134196  134198  134202  134208  134214  134216  134222  134226  134228  134234  134238  134244  13425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RT-PCR是将m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过程①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RNA提取物、逆转录酶 和引物A等.
(2)过程②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其目的是让逆转录酶变性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答对一点即得分),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DNA聚合酶至少应能耐受95℃℃高温.
(3)决定RT-PCR扩增片段的是引物,要对图中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2n-1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RT-PCR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的核苷酸序列
B.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片段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
C.PCR过程中一般需要一种引物或两种引物
D.引物的3'端具有游离的-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PCR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由引物I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作模板时将(  )
A.仍与引物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B.与引物II结合进行DNA子链的延伸
C.同时与引物I和引物II结合进行子链延伸
D.无需与引物结合,在酶的作用下从头合成子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PCR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这种酶是从水生耐热细菌中分离到的,下列环境中能够找到这种细菌的是(  )
A.土壤中B.海水中C.热泉中D.冷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两个实验小组对探究pH或温度影响过氧化氢实验结果记录如甲乙两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的横坐标所代表的含义相同
B.两个实验小组确定的自变量一定相同
C.得到甲图的实验中温度一定为无关变量
D.乙图中若温度为自变量,则曲线所对应的温度a可能低于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如图为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ATP合成酶基因
C.其中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
D.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不同种生物体的有丝分裂图象,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若d、e、f是一次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则该生物为低等植物
B.若b、d、f是一次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则该生物为动物
C.若a、c、e是一次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则该生物为高等植物
D.若c、e、f是一次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则该生物为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时,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
B.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等
C.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应选取新鲜菠菜绿叶,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破坏
D.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豌豆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上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皱粒这一性状是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进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输入胸腺淋巴细胞输入骨髓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注:√表示输入;×表示不输入;+发生免疫反应;-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