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080  134088  134094  134098  134104  134106  134110  134116  134118  134124  134130  134134  134136  134140  134146  134148  134154  134158  134160  134164  134166  134170  134172  134174  134175  134176  134178  134179  134180  134182  134184  134188  134190  134194  134196  134200  134206  134208  134214  134218  134220  134224  134230  134236  134238  134244  134248  134250  134256  134260  134266  134274  170175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试验后的第一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达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六周时达到K值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由N0只,则t天后种族数量为N00.03t只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止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5年,本地

引入后8年,本地

AA

50%

54%

58%

aa

20%

24%

28%

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

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方某稻田生态系统,近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等动物几乎绝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B.稻田中各种生物的分布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C.保护稻田中的青蛙等有益动物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D.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以及各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物量是指在某一调查时期内有机物的生产量

B.顶级群落中所有生物的生物量之和为零,且保持不变

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有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

D.降低同化量与摄食量的比值,可加快圈养动物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程度

B.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

C.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D.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