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086  134094  134100  134104  134110  134112  134116  134122  134124  134130  134136  134140  134142  134146  134152  134154  134160  134164  134166  134170  134172  134176  134178  134180  134181  134182  134184  134185  134186  134188  134190  134194  134196  134200  134202  134206  134212  134214  134220  134224  134226  134230  134236  134242  134244  134250  134254  134256  134262  134266  134272  134280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第一次校理综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杨树对干旱的耐受性,进行了水分胁迫对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说明:水分胁迫指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请回答:

(1)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 失水,导致其光饱和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

(2)处理2.75小时时,重度胁迫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3)处理2.75小时后,转入正常营养液中复水处理。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原因是:①光合产物的 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②水分亏缺导致 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这种破坏 。(填“能恢复”和“不能恢复”)

(4)结合图分析,植物经历水分胁迫时,普遍认为脱落酸能作为一种干旱信号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起到调节 的作用。

(5)下图为在一定温度和最适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CO2浓度短时间内由b点上升到d点时,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降低

B.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机物量多

C.甲植物的CO2补偿点比乙植物的CO2补偿点高

D.适当降低光照强度,d点将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第一次校理综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20cm的玻璃培养缸4个,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

(1)将体长2cm~3cm 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L的

(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mg的MIT制剂;D缸加入

(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向水缸的底部一半照射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 ,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出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为T1、T2。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浙江镇海中学高三第一次校理综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所引起的。

(2)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突变株中乙的表现型可能是

(3)请选择上述合适材料,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杂交方案,以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用突变株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表示。(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特殊情况,现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

①实验步骤:

②观察并统计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4)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第Ⅲ组实验结果(不要求写出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鸡的长腿和毛腿 D.马的白毛和羊的黑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说服力,是因为将蛋白质与DNA几乎完全分开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⑥皮肤的阻挡作用

⑦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A.②⑥

B.⑦⑥

C.①②⑥⑦

D.②③⑤⑥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

A.要设法区分DNA和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B.要得到噬菌体或肺炎双球菌

C.要用同位素对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

D.要分离提纯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很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环境影响 D.疾病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