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089  134097  134103  134107  134113  134115  134119  134125  134127  134133  134139  134143  134145  134149  134155  134157  134163  134167  134169  134173  134175  134179  134181  134183  134184  134185  134187  134188  134189  134191  134193  134197  134199  134203  134205  134209  134215  134217  134223  134227  134229  134233  134239  134245  134247  134253  134257  134259  134265  134269  134275  13428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结构或物质肯定不含脱氧核糖的是(  )
A.B.染色体C.叶绿体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Ⅰ.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致病基因决定的氨基酸代谢病,常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智力低下.如图是一苯丙酮尿症家族的家系图.
(1)据上图可推测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判断理由是因为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2或4或10个体)都不是患者,故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
(2)若以A、a代表相关等位基因,则4号的基因型是Aa.为检测8号是否为携带者,通常采用基因探针检测,即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a基因的DNA片段为探针,与待测基因进行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说明8号为携带者.
Ⅱ.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
(3)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抗性基因频率为30%(或0.3).
(4)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
(5)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具有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其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11+X和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细胞分裂过程实质上是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关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B.基因型为TTDD的个体产生含d的配子
C.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精子
D.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图中黑色个体代表已不能提取相应遗传物质的个体)(  )
A.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B.比较8与3的Y染色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X染色体DNA序列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B.用含有3H标记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胰腺细胞,在核糖体上可以检测到放射性
C.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期
B.图乙所在时期的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得F1,Fl自交所得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甜荞麦是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性状(棱尖、棱圆)和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后代,F2代性状统计结果如下,请回答:

(1)花药大小的遗传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花药小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frac{3}{7}$.
(2)花果落粒(DD,♀)与不落粒(dd,♂)植株杂交,F2中出现了一植株具有花果不落粒性状,这可能由母体产生配子时D基因突变为d基因或染色体缺失所致.
(3)该小组在野外调查中发现两个相邻的荞麦种群,它们植株的形态、花色均不相同,但在其相邻处出现了少量可育的杂交后代,这两个种群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原因是生殖隔离
(4)为探究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性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①选择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相关基因均为隐性纯合的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2
②让F1植株进行测交获得F2
③统计后代花药大小和瘦果性状的性状比例.
结果分析: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2,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性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3:3,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性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水分胁迫(也称干旱胁迫)会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及饱和点均降低,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Ⅰ.如图是金光杏梅的水分胁迫实验结果(图上端的百分比为土壤含水量),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随水分胁迫程度加重,金光杏梅净光合速率变化为不断下降.
(2)随水分胁迫程度加重,金光杏梅细胞间CO2浓度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轻度水分胁迫情况下气孔部分关闭,组织二氧化碳进入叶片,组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重度水分胁迫情况下,缺水影响细胞代谢,光合速率下降,消耗二氧化碳减少,组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3)水分胁迫导致植物减产的原因是外部环境因素和植物内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4)在水分胁迫发生时,光合速率降低,为了减小过剩光能对叶绿体的损伤,植物把过剩光能以热的形式进行耗散,从而增强了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Ⅱ.为了实现高产稳产,农业生产还需进行病虫鼠害防治.
(1)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跟踪调查农田中鼠害发生程度.标志重捕法两次捕获之间的时间要适中,时间过短则会因为标志个体没有均匀分散到种群中导致估计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时间过长则会因发生多种变故导致出现较大误差.如果两次捕获期间只发生了新个体的出生,则估计值更接近第二次捕获时的种群密度;如果只发生了个体的随机迁出,则估计值更接近第一次捕获时的种群密度.
(2)要从根本防治鼠害必须将鼠种群的K值控制在低水平状态;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控制鼠害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其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
D.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