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113  134121  134127  134131  134137  134139  134143  134149  134151  134157  134163  134167  134169  134173  134179  134181  134187  134191  134193  134197  134199  134203  134205  134207  134208  134209  134211  134212  134213  134215  134217  134221  134223  134227  134229  134233  134239  134241  134247  134251  134253  134257  134263  134269  134271  134277  134281  134283  134289  134293  134299  13430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甲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
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实验操作完全正确,问: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
A.0.5g/mL蔗糖B.10% HCl溶液C.清水D.纤维素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玉米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1所示).请回答:
(1)选择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两条)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
(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他的结论是否科学,为什么?不科学,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①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②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4)为培育玉米新品种,科学家用基因型相同的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诱变实验,获得两种突变类型,分别培育成甲乙两种植株,图2表示甲乙两植株的突变原因.已知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2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是属于碱基对的替换;
②若A、a基因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两种性状,经诱变产生的新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为优良性状,请你设计利用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培育出同时具有两种优良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酶的参与.如图(一)示意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酶活性;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图(二)示意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速度.请据图回答:
(1)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用的鉴定试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有何不同?.(答两点即可).
(2)某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无任何相似,但仍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可能此抑制剂为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后,改变了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无法与酶活性位点结合.
(3)若某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则此抑制剂是竞争性(竞争性/非竞争性)抑制剂,原因是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
(4)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二).
①若图(二)表示产物氨基丁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本实验中pH属于无关变量.
②在图(二)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③若利用该酶的催化反应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仪器、试剂等满足需求,限设三组实验).③Ⅰ、取三只相同的试管编号A、B、C,各加入2mL10mol/L的谷氨酸,取三瓶等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溶液编号a、b、c
Ⅱ、将A、a放在0℃的环境中,B、b放在37℃环境中,C、c放在80℃(其他能使该酶变性的高温也可)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Ⅲ、从a、b、c中取等量的酶溶液,对应滴加到A、B、C试管中,仍放在原温度环境中
Ⅳ、适宜时间后,用仪器分别测定并记录溶液中氨基丁酸的浓度或记录气泡(CO2)释放的时间,分析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G=I、D=K.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⑤.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②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①受阻.
(5)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5×10-45×10-3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2.472.97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0.540.430.27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表为某大肠杆菌细胞分子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蛋白质DNARNA糖类脂类代谢中间产物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7015163221
分子种类1300011000504050012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存在着大量的脂类物质
C.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与其承担的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
D.每一种糖类平均能形成10种中间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细胞或生物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
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②洋葱表皮细胞    ③硝化细菌     ④T2噬菌体
⑤人的神经细胞          ⑥人的骨髓细胞     ⑦蓝藻         ⑧人的精原细胞.
A.①②③⑤⑥⑦B.①③④⑥⑦⑧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④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可使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是(  )
①基因分离    ②基因自由组合    ③交叉互换    ④基因突变.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Ⅲ、Ⅳ、Ⅴ,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Ⅴ.
(5)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6)请分析下列实验,并在横线处填写代号.
将一盆在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立刻停止的过程是I,稍后,II过程也随着停止.一段时间后,将这一盆植物迅速移到阳光下,上述两个过程先开始进行的是I.而在这一实验中,始终不会停止的过程是III、IV、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