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154  134162  134168  134172  134178  134180  134184  134190  134192  134198  134204  134208  134210  134214  134220  134222  134228  134232  134234  134238  134240  134244  134246  134248  134249  134250  134252  134253  134254  134256  134258  134262  134264  134268  134270  134274  134280  134282  134288  134292  134294  134298  134304  134310  134312  134318  134322  134324  134330  134334  134340  13434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身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frac{2}{3}$.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均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BB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4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频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或6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的个体占$\frac{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这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分泌素外还有神经递质.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4小时胃液分泌量
1假饲+++++++++
2切除胃窦,再假饲+
3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经食道上的人工道口挤出,不进入胃,“+”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的胃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右面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总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30-300菌落数的平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在叶绿体中发生的生理过程,不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
A.Mg2+吸收B.O2扩散C.光能转换D.DNA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