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194  134202  134208  134212  134218  134220  134224  134230  134232  134238  134244  134248  134250  134254  134260  134262  134268  134272  134274  134278  134280  134284  134286  134288  134289  134290  134292  134293  134294  134296  134298  134302  134304  134308  134310  134314  134320  134322  134328  134332  134334  134338  134344  134350  134352  134358  134362  134364  134370  134374  134380  134388  170175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同一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之比和DNA分子数之比分别是( )

A.1:2和1:2 B.1:2和1:1 C.1:1和1:1 D.1:1和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E 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稻体细胞有24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 )

A.24、24、24 B.24、48、96

C.24、48、48 D.24、24、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分生区的细胞既小且方

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细胞移至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准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2和4个荧光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是生成胰岛素的方法之一,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A、B分别表示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B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终止子.
(2)图1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链或B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其意义在于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A链或B链,且β-半乳糖苷酸被切成多个肽段,这是因为β-半乳糖苷酶中含有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的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
(6)根据图2中胰岛素的结构,请推测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游离氨基的数量,你得推测结果是至少2个,理由是两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氨基酸R基团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