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215  134223  134229  134233  134239  134241  134245  134251  134253  134259  134265  134269  134271  134275  134281  134283  134289  134293  134295  134299  134301  134305  134307  134309  134310  134311  134313  134314  134315  134317  134319  134323  134325  134329  134331  134335  134341  134343  134349  134353  134355  134359  134365  134371  134373  134379  134383  134385  134391  134395  134401  134409  170175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代表元素,I~Ⅳ是生物大分子,X、Y、Z、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P

B.肝脏细胞中的Ⅰ主要是肝糖原

C.乳酸菌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Ⅱ

D.图中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下第一次学情反馈生物卷B(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时,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耗,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Aa,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frac{279}{280}$
(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46.67倍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AaXbY,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frac{1}{33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髄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属系图如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4}$
C.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试验编号 播种方式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感染程度 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单播 2 0-+++
 混播 2 2+++++
 单播 0 4+++-+
 单播 0 2++-++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判断依据是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试验处理
F3无病植株的比例(%)
F2植株
 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甲 100 25 0 0
 乙 100 100 75 75
 丙 100 25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Ttrr,乙的基因型是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frac{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