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238  134246  134252  134256  134262  134264  134268  134274  134276  134282  134288  134292  134294  134298  134304  134306  134312  134316  134318  134322  134324  134328  134330  134332  134333  134334  134336  134337  134338  134340  134342  134346  134348  134352  134354  134358  134364  134366  134372  134376  134378  134382  134388  134394  134396  134402  134406  134408  134414  134418  134424  134432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主要活动是(  )
A.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产生干扰素,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
C.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
C.细胞株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
D.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分裂的细胞叫细胞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及其它小题.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mg/L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配制5个浓度梯度的氯苯化合物,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设一个培养瓶不加氯苯化合物,作为对照,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PH相对稳定;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染色统计出微核率.
(2)检测微核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结论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肝移植后的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常出现细菌感染而使生存质量下降.有学者就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一:将若干健康、状况相似、体内无病原体的大鼠均分为G1、G2、G3三组.各组大鼠移植A类大鼠肝脏,肝移植术后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n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排斥反应程度,结果如表2.
表1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方法
组别注射试剂
G1生理盐水(灭菌)
G2大肠杆菌菌液
G3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
表2 肝移植术后的处理结果
组别排斥反应程度较轻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中等个体比例排斥反应程度较重个体比例
G1017%83%
G250%33%17%
G383%17%0
①移植器官中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环孢霉素A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减弱(加强/减弱)免疫系统功能.
③据表2可知,G1组免疫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本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减弱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程度,但其作用较免疫抑制剂弱.
(2)实验二:提取实验一处理n天后各组大鼠的淋巴细胞,将其用A类大鼠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质处理,之后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观察各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相对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经A类大鼠细胞表面某些蛋白质处理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强弱).与G1组相比,G2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对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减弱作用.
(3)实验三:机体中的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Th1和Th2两类细胞.Th1分泌的蛋白IFN-γ、Th2分泌的蛋白IL-4均可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程度.测定实验一处理n 天后各组大鼠淋巴细胞中指导上述蛋白质合成的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如表3.
表3 相关mRNA的相对含量
组别IFN-γ mRNA相对含量IL-4mRNA相对含量
G11.4900.887
G20.7051.741
G30.6302.039
由表3推测,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大鼠促进了T细胞分化成为Th2细胞,减弱了T细胞分化成为Th1细胞.
(4)综合该系列实验的结果推测,细菌感染通过改变肝移植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化方向,导致其此类大鼠的免疫排斥反应程度降低.此项研究为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
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以防止发生焦糊现象.
(3)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4)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5)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浓度过低(过低/过高).
(6)此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成本低、操作容易.
(7)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酶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材料答下列有关问题.
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1)从图1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2)从图2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3%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酶的数量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固定化酶制作方法中,最好用包埋法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优点是成本低和操作更容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探究活动中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下列有关材料选择及处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需用沸水浴加热后再将酶与反应物混合,否则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时现象不明显
B.利用干酵母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需先将酵母细胞活化,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
C.利用猪肝组织块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必须进行研磨,否则不会产生气泡
D.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因为容易培养而选大肠杆菌较为适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包埋效果最好的海藻酸钠浓度是唯一的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图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模式示意图,乙图为突触的模式图.
(1)若甲图A模式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其分泌物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影响,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在刚刚结束的韩国仁川亚运会上,不少体育健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有极少数运动员违背体育竞赛精神,偷偷服用含有性激素的兴奋剂.分析这样做对性腺的影响性腺发育不良
(2)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引起激素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分别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
(4)C模式中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用乙图表示,在该结构中,信息的传递是的单向(双向或单向),因为⑤突触小泡中的信息物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由前一个神经元突触前膜的释放,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