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4244  134252  134258  134262  134268  134270  134274  134280  134282  134288  134294  134298  134300  134304  134310  134312  134318  134322  134324  134328  134330  134334  134336  134338  134339  134340  134342  134343  134344  134346  134348  134352  134354  134358  134360  134364  134370  134372  134378  134382  134384  134388  134394  134400  134402  134408  134412  134414  134420  134424  134430  134438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DNA分子被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嘧啶、嘌呤和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B.使染色体的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C.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
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B.红细胞吸收K+,排出Na+
C.小肠对Ca2+的吸收D.浆细胞分泌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1)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果酒工艺生产流程:选料→冲洗→压榨过滤→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1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后关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以防止污染.
(2)加入果汁时,瓶内要留出$\frac{1}{3}$的空间,原因是①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②防止发酵液溢出.
(3)其中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后(填“前”或“后”)进行的.
(4)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碳源、氮源.
(5)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
(6)图2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pH变化的曲线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的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D、E.
(2)A细胞有8个DNA分子.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有4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B.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研究小鼠皮肤愈合机理,现将小鼠皮肤进行分离培养,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对小鼠皮肤组织进行培养过程中,过程甲中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处理,过程乙必须用胰蛋白酶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2)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要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为防止细菌感染,培养液中应添加抗生素,且还要置于含5%CO2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
(3)丙过程属于原代培养,丁过程属于传代培养.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是机体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皮肤损伤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可形成再生皮肤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提示: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没有还原性)能被还原成麦芽糖(有还原性)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5滴蒸馏水,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③配制斐林试剂:取少量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少量等量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乙醇,对照组是A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实验室培养蛙受精卵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一种含3H的化合物.一段时间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蛙胚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你认为3H标记的化合物可能是(  )
A.鸟嘌呤核糖核苷酸B.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月季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回答:
途径1:花药中的花粉$\stackrel{脱分化}{→}$①$\stackrel{分化}{→}$丛芽$\stackrel{诱导}{→}$生根→移栽
途径2:花药中的花粉$\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丛芽$\stackrel{诱导}{→}$生根→移栽
(1)途径1和途径2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途径1中的①为胚状体.经途径2形成的花粉植株,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常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2)一般说来,单核(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某品种月季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操作时应先在卡诺氏(固定)液中处理20min,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焙花青-铬矾溶液染色,盖上盖玻片后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剥离花药接种时,要尽量比u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
(3)试验中发现愈伤组织被真菌污染,试验人员做了探究培养基灭菌时间与污染率关系的实验,结构如图所示:据图可初步判断:随培养基灭菌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污染率变化不大),可见,污染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