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1675  141683  141689  141693  141699  141701  141705  141711  141713  141719  141725  141729  141731  141735  141741  141743  141749  141753  141755  141759  141761  141765  141767  141769  141770  141771  141773  141774  141775  141777  141779  141783  141785  141789  141791  141795  141801  141803  141809  141813  141815  141819  141825  141831  141833  141839  141843  141845  141851  141855  141861  141869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②表示种群的出生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不正确叙述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B.某池塘中全部鱼是一个群落,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由于食物种类的影响

D.群落是同一自然区域内种群的集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都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C.吸虫器可用于采集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

D.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是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96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B.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