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094  142102  142108  142112  142118  142120  142124  142130  142132  142138  142144  142148  142150  142154  142160  142162  142168  142172  142174  142178  142180  142184  142186  142188  142189  142190  142192  142193  142194  142196  142198  142202  142204  142208  142210  142214  142220  142222  142228  142232  142234  142238  142244  142250  142252  142258  142262  142264  142270  142274  142280  142288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理上第二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己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有关PM2.5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理上第二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①~⑧表示相互作用的过程或相关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性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2)若⑤表示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 。在该免疫过程中能使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 细胞,此过程是通过细胞的 (生理过程)完成的。

(3)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母牛分娩后5~7天内产生的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试问:

①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 ,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

②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称为 。这种过敏反应能否发生在第一次服用初乳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理上第二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

(1)甲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乙图所示现象中能反映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是 (填生物学现象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理上第二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小麦幼苗的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和 赤霉素(实验二)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 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 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整理成右图: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和赤霉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结果表明: mg/L浓度的 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1小时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 中,这体现了生物实验设计所要遵循的 原则。

(3)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发现,浓度为0.1mg/L的实验二所进行的五次实验中,有一次的结果与其它四次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该浓度下的平均值偏差较大。你认为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次的实验数据 (填“应该”或“不应该”)舍弃。

(4)本次实验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填“能”或“不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二理上第二阶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S型增长曲线。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 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ef。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 ;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温室内施用农家肥,同时培养蘑菇,既能为蔬菜提供无机盐又能提升室内温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也是分解者

B.流入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由人来供给

C.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逐级递减的

D.群落中物种数目少但有分层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不同群落的结构及其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B.一座高山上不同的垂直带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C.合理密植可提高光合产量应用了群落植被分层能充分利用光能的原理

D.高矮不同农作物套种提高光合产量应用了群落植被分层能充分利用光能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