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542  142550  142556  142560  142566  142568  142572  142578  142580  142586  142592  142596  142598  142602  142608  142610  142616  142620  142622  142626  142628  142632  142634  142636  142637  142638  142640  142641  142642  142644  142646  142650  142652  142656  142658  142662  142668  142670  142676  142680  142682  142686  142692  142698  142700  142706  142710  142712  142718  142722  142728  142736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中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小泡

B.高血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中包含胰岛素的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C.内质网膜可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并转移到高尔基体

D.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所形成的小泡,将在末期聚集成细胞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④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B.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①②⑤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⑦上合成

D.该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主要是由于②⑧参与的活动而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酶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

C.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D.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实验的次数等都是自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 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 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 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可能有催化ATP的合成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 )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主要是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为3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消耗ATP

C. b可表示组织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的CO2

D. 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后,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上述实验的分析和结论合理的是 ( )

A.本实验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了淀粉

C.实验初始时遮光与曝光区域仍有淀粉存在

D.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A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最高

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DP和NADP+浓度的限制

C.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光合作用仍在进行一段时间

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14CO2 “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 消耗殆尽

D.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