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650  142658  142664  142668  142674  142676  142680  142686  142688  142694  142700  142704  142706  142710  142716  142718  142724  142728  142730  142734  142736  142740  142742  142744  142745  142746  142748  142749  142750  142752  142754  142758  142760  142764  142766  142770  142776  142778  142784  142788  142790  142794  142800  142806  142808  142814  142818  142820  142826  142830  142836  142844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检测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机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约为27:37,这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_______上。不同基因型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出现蓝花个体的概率除27/64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

(2)现有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则甲、乙、丙株系的花色基因型各含有_______对隐性纯合基因。若用甲、乙、丙3个红花纯合品系,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纯合白花株系的花色基因组成中存在2对或3对或4对隐性纯合基因,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预测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交叉互换等情况)。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

②若___________,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

③若3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株系的基因型中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检测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为3种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为2种动物种群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 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

(2)图甲中,不同类型的存活曲线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表现,是长期 的结果。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B型存活曲线可描述为

(3)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图乙给出的2个种群,最符合集群分布的是 ,符合集群分布的某鸟类种群,当种群数量 (填“大于”、“小于”)临界值时,往往会出现种群的灭绝。

(4)某群落演替成顶级群落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在一个 的水平,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5)某草原生态系统经人们几十年的过度放牧等活动,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 min后仍未凝固

14 min内完全凝固

1 min内完全凝固

1 min内完全凝固

15 min后仍未凝固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从青蒿细胞中分离了cyp基因(基因结构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外显子),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K、M

B.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则该基因发生变化的区段是L

C.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3/2

D.该基因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K、L、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R-loop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它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和一条单链DNA所组成,R-loop可以频繁的形成并稳定的存在于基因组中。下列关于R-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情况有所不同

B.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C.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

D.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唆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胚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极核有50%的死亡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右图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0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下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

植物

暗反应相关酶的来源

叶肉细胞的来源

玉米

玉米

玉米

水稻

水稻

水稻

人工植物A

玉米

水稻

人工植物B

水稻

玉米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 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 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

(5)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图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癌症发展包含八个阶段:细胞表面有生长因子发出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内的蛋白质中继站传递信号→胞质酶放大信号→阻碍细胞复制的刹车被释放→蛋白质检查确保DNA完好无损→其他蛋白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新生肿瘤促进血管生成,生成促生长的血管→一些癌细胞脱离胞外基质侵入身体的其他部分。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是___________失控,由调控___________的基因突变引起。

(2)调查显示人群癌症年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40岁后癌死亡率陡升,60岁后上升更快,这表明癌变是若干独立的基因___________的结果。

(3)阻断端粒酶合成是目前治疗癌症极有效的自然机制,恢复端粒酶抑制机制的实质是避免__________,从而抑制癌症的目的。

(4)研究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方法。研究人员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检测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青蒿素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__________。图1结果说明青蒿素能____________,且青蒿素作用的效果受__________ 的影响。

②选用青蒿素浓度为4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 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青蒿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