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980  142988  142994  142998  143004  143006  143010  143016  143018  143024  143030  143034  143036  143040  143046  143048  143054  143058  143060  143064  143066  143070  143072  143074  143075  143076  143078  143079  143080  143082  143084  143088  143090  143094  143096  143100  143106  143108  143114  143118  143120  143124  143130  143136  143138  143144  143148  143150  143156  143160  143166  143174  170175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也是该细胞最外层的结构

B.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是运动的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在细胞膜的参与下完成的

D. 细胞膜上课附着与有氧呼吸、ATP水解有关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 唾液淀粉酶经过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C.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同一载体蛋白

D.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能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的是

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C. 肠道中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提高酶的活性

B. 1号与4号对照,可以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C. 3号和4号装置应置于90°C水浴中进行

D. pH是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 细胞所需的ATP都是在线粒体中合成的

C. 动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是完全相同的

D. 光反应所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三个试管均装有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分别向三个试管加入酵母菌破碎离心后的上清液、细胞器、完整的酵母菌细胞,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产生CO2 的试管是

A. 只有丙 B. 甲和丙 C. 甲和乙 D. 乙和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