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346  143354  143360  143364  143370  143372  143376  143382  143384  143390  143396  143400  143402  143406  143412  143414  143420  143424  143426  143430  143432  143436  143438  143440  143441  143442  143444  143445  143446  143448  143450  143454  143456  143460  143462  143466  143472  143474  143480  143484  143486  143490  143496  143502  143504  143510  143514  143516  143522  143526  143532  143540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一些生物或细胞的结构图,针对这些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生物无结构①,所以该生物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B. 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C.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 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a→b是G2期,细胞内DNA已经复制完成

B. b→c是分裂期,一直可以看到染色单体

C. c→d是G1期,细胞内无蛋白质合成

D. d→a是S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是DNA复制和核糖体增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中的酶

B. 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D. 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适宜洗涤毛织品、棉织品、蚕丝织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骨骼肌细胞分别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细胞呼吸,葡萄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02摩尔数与消耗的0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是

A. 等于1、小于1 B. 等于1、大于1 C. 小于1、小于1 D. 等于1、等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 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 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D. 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在生物学领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B.14C标记C02最终探明了C0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

D.小白鼠吸入180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180,尿液中含有H2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人员对某农田在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方法进行害虫防治,同时调査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施用农药诱发害虫产生抗农药基因突变

B. 害虫与蜘蛛之间是捕食关系

C. 引入蜘蛛会定向改变害虫种群抗农药基因频率

D. 该农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32P

B. 测定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C. 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悬浮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D. 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再接种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会被标记上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的图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C/T+G的比值不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C.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 甲图中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处,解旋酶作用于③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选考科目押宝卷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 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