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430  143438  143444  143448  143454  143456  143460  143466  143468  143474  143480  143484  143486  143490  143496  143498  143504  143508  143510  143514  143516  143520  143522  143524  143525  143526  143528  143529  143530  143532  143534  143538  143540  143544  143546  143550  143556  143558  143564  143568  143570  143574  143580  143586  143588  143594  143598  143600  143606  143610  143616  143624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长翅果蝇是否是纯合子,应采用的简便方法分别是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EP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物质C的形成可提高产油率

B. 物质C与基因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別是嘧啶和核糖类型不同

C. 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D. 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畸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开花后套袋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标志鼠10只,未标记鼠20只。则该种群数量为:

A. 150只 B. 100只 C. 80只 D. 12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

B. “稻—藕—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 依据年龄组成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沙棘能在我国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有显著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来测定沙棘的光合作用,每次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12小时,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实验结果部分记录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据实验结果部分记录图分析,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稳定一段时间后迅速下降,该段时间内 “C5”的含量增加

B. “间隙光”处理能使植株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产物合成量更大

C. S1可用来表示一个光照周期内[H]和ATP的积累量,而S2则可表示恰好把该段时间内积累的[H]和ATP消耗掉,因此二者相等

D. 与光反应相比,碳反应较缓慢,不能及时消耗掉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因此出现题中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

B. 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C. 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XHXh

D. 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由此建议Ⅲ3终止妊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含有的物质能够在③和⑤处检测到

B. ④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 ③中Na+浓度适当升高,会使④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D. ④处的膜去极化后形成的小电位能迅速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高温对盛花期棉花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甲、乙、丙三个品系植株从30℃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图1。图2为棉花叶肉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高温环境下与处理前相比,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下降。据图分析完成下表。

_______

(2)三个品系中的_______品系最耐高温。

(3)丙品系与乙品系相比光合速率较低,主要限制了____________反应。

(4)生产实践中棉农经常适时对棉花摘除顶芽,以降低___________,从而促进侧枝的生长, 提高棉花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浙江省高三9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以一个有正常叶舌的小麦纯系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接近3:1,这些叶舌突变型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上述试验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和______性的特点。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下图是正常叶舌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酪氨酸的密码子是UAC、UAU,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

研究发现,某突变株的形成是由于该片段______处(填“1”或“2”)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时______而使蛋白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3)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

(4)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无叶舌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①若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

②若______,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