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650  143658  143664  143668  143674  143676  143680  143686  143688  143694  143700  143704  143706  143710  143716  143718  143724  143728  143730  143734  143736  143740  143742  143744  143745  143746  143748  143749  143750  143752  143754  143758  143760  143764  143766  143770  143776  143778  143784  143788  143790  143794  143800  143806  143808  143814  143818  143820  143826  143830  143836  143844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以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请回答问题:

(1)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2)血液中C一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型的重要依据。该分子的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__合成,以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3)该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__________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4)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收集A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试管中不出现颜色反应,说明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n,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所示,n在纯合(XnBXnB、Xn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回答问题:

(1)若将棒眼雌果蝇Xn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n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雄果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

(3)在果蝇遗传学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0(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雌性,性染色体为XXX、YO的个体胚胎期死亡。若用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yY))杂交,后代均为_______(表现型)果蝇。

(4)若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yXy))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据此分析:亲本____(雄、雌)性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________;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纤维素分子不能进入酵母细胞,为了使酵母菌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原料生产酒精,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下面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与菌株II相比,在菌株III、IV中参与纤维素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研究构建重组质粒时可选用四种限制酶,其识别序列如下图,为防止酶切片段的自身环接,可选用的限制酶组合是___________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3)设置菌株I为对照,是为了验证_______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4)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菌株II、III、IV,菌株_________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时,菌株IV更具有优势,因为导入中的重组质粒含有___________,使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减少因培养液更新造成的酶的流失,提高酶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利用鸡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B. 氧气的产生和消耗都可以发生在生物膜上

C. 核膜能保持核内遗传信息的复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D. 酶的产生过程中都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观察染色体数量和分布等来判断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

B. 用小麦幼苗提取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02、CaC03和无水乙醇等

C. 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D. 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基因转录与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存在碱基U与A的配对

B. 可以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

C. 发生碱基配对差错均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D. 在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02吸收速率与C02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0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B. 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 只要有C0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 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

B.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C. 捐献者感染HIV后可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毒而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D.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 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D.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十校调研高三高考冲刺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把____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_________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会发生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注:Cys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得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