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D.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突触传递可以使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元末梢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1:1:4。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后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显性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_,具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够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三种组分形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能够将__________水解成葡糖糖。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染料时,CR能够与纤维素形成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该微生物是,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菌落为中心的______。
(3)在分离该菌时,为了增加该菌的浓度,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往往需要进行_______培养。
(4)鉴别该菌的培养基是以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为了使之凝固成固体应向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是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
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C.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难题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
A. 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 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 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 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淋巴因子消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中,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有( )
①叶绿体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液泡
⑥溶酶体 ⑦核糖体 ⑧中心体.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