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2699  22707  22713  22717  22723  22725  22729  22735  22737  22743  22749  22753  22755  22759  22765  22767  22773  22777  22779  22783  22785  22789  22791  22793  22794  22795  22797  22798  22799  22801  22803  22807  22809  22813  22815  22819  22825  22827  22833  22837  22839  22843  22849  22855  22857  22863  22867  22869  22875  22879  22885  22893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均为0.1g/mL,CuSO4的质量分数均为0.05g/mL,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处理

颜色变化

1

2mL NaOH

2mL CuSO4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2

2mL NaOH

2mL苹果汁

2mL CuSO4

加热

砖红色

3

2mL苹果汁

2mL NaOH

2mL CuSO4

加热

砖红色

4

2mL CuSO4

2mL苹果汁

2mL NaOH

加热

砖红色

5

2mL CuSO4

2mL NaOH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6

2mL苹果汁

2mL NaOH

4滴CuSO4

加热

砖红色

7

2mL NaOH

4滴CuSO4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8

2mL苹果汁

2mLNaOH+2mL CuSO4

2mL HCl

加热

不变

(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是:  将0.1g/mL NaOH 与 0.05g/mL CuSO4             混合,随用随配。斐林试剂的常规使用方法是:在待测样液的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             后再将试管放入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结论是:                                   

                                                                              

(3)设计6~7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双缩脲试剂                                

                                                         

结论是:                                                         

(4)8号试管与其它试管的反应结果比较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观察叶绿体、细胞质流动、质壁分离现象以及进行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现按下表进行各组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新鲜黑藻

清水、光照、5℃

细胞质流动

B

新鲜黑藻

清水、光照、25℃

细胞质流动

C

新鲜黑藻

清水、黑暗、25℃

细胞质流动

D

紫色洋葱鳞片叶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E

紫色洋葱鳞片叶

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F

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G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分析回答:

(1)       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原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若观察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细胞质流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一例)

(2)       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___________。

(3)       如果将B组材料作D组处理后再观察,则与原B组实验相比,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E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一般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表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艾滋病

C. 风湿性心脏病                  D. 类风湿关节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① 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② 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异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作用。

(2)大豆的根瘤菌只能侵入大豆的根,而不能侵入其它豆科植物。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豆根结瘤菌具有专一性。

实验步骤:

① 第一步:配制豆科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完全培养液,分别等量加入无菌的广口瓶1号和2号中,插入通气管,1号瓶中植入大豆苗(无菌),2号瓶中植入豌豆苗(无菌)

② 第二步:                                                              

③ 第三步:培养8-10天,观察。

④ 预期结果:                                                           。

⑤ 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⑥ 该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至少有                原则和                原则。

⑦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B.人体内血钠含量过低,会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甚至导致心律失常

C.落叶与正常叶相比Ca和Mg的含量基本不变

D.微量元素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化中的两栖类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但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解释是

A.移植的核基因结构改变了               B.卵细胞内含有阻抑基因表达的物质

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   D.实验中丢失了RNA合成的模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苹果、硝化细菌、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者均有线粒体和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无氧呼吸的产物与人的相同

C.都含有核糖体,能够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细胞膜和核膜都是双层膜,对物质吸收具有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细胞的后代差异性最小的是

A.癌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形成层细胞     D.胚胎干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 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环境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地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 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值及菌体数量(万个/ml),几次取样结果见下表:

样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值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基本上呈直线式变化

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C.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已被耗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