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2773  22781  22787  22791  22797  22799  22803  22809  22811  22817  22823  22827  22829  22833  22839  22841  22847  22851  22853  22857  22859  22863  22865  22867  22868  22869  22871  22872  22873  22875  22877  22881  22883  22887  22889  22893  22899  22901  22907  22911  22913  22917  22923  22929  22931  22937  22941  22943  22949  22953  22959  2296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_________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_试剂鉴定,反应颜色为____________,该试剂成分以及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管号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pH 7.5的缓冲液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微生物C提取液

0.1

总体积

2.0

2.0

2.0

2.0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将外源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下图表示构建重组质粒和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步骤①和②中常用的工具酶是                                   

(2)图中质粒上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两个标记基因,经过①和②步骤后,有些质粒上的                        基因内插入了外源目的基因,形成重组质粒,由于目的基因的分隔使得该抗性基因失活。

(3)步骤③是                                        的过程,为了促进该过程,应该用           处理大肠杆菌。

(4)步骤④: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上培养,目的是筛选     ,能在C中生长的大肠杆菌有        种。

(5)步骤⑤:用无菌牙签挑取C上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D(含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和E(含四环素)两个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位于          (D、E)上。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圈出含目的基因的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中,属于标准样品的层析点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图示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②④                      B.①⑤            C.①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血友病谱系,8和9的后代中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花生的种子大粒对小粒为显性,由A与a控制;含油量少对含油量多为显性,由B与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品种甲(AABB)和乙(aabb),需要培育出AAbb品种,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甲、乙经过①②③步骤培育符合要求的品种的过程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F2的大粒油多个体中杂合子占2/3

C.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甲、乙两种植株上所结种子胚乳的基因型相同,种皮的基因型不同

D.⑤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适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共生、捕食、竞争                                    B.共生、竞争、捕食

C.竞争、共生、捕食                              D.竞争、捕食、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增长率逐渐下降

C.种群迁入新环境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曲线X增长

D.阴影部分代表在生物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