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9370  49378  49384  49388  49394  49396  49400  49406  49408  49414  49420  49424  49426  49430  49436  49438  49444  49448  49450  49454  49456  49460  49462  49464  49465  49466  49468  49469  49470  49472  49474  49478  49480  49484  49486  49490  49496  49498  49504  49508  49510  49514  49520  49526  49528  49534  49538  49540  49546  49550  49556  49564  170175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共14分,每空2分)(1)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其性别类型由aD、a+、a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2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1可知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②由表2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④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a.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       (填“有”或“无”)生殖隔离。

b.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    种类型。

c.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如果所结果皮为     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如果所结果皮为     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共14分,每空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多套如下实验装置对酵母菌无氧呼吸需要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右图,请分析实验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结果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是因为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                                ,其余转移至ATP中及存留在酒精中。

(2)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                                          

(3)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4)欲检测无氧呼吸产物有无酒精,可用             溶液进行鉴定,其溶液颜色变化是                                            

(5)如不考虑(1)中的不足,该实验         (选填“能够”或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提供改进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种类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B.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与斐林试剂使用方法类似,均为混合后使用且现用现配

C.选用胡萝卜作材料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萃取剂

D.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固定液的作用是将细胞解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

A.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该mRNA中(A+U)/(G+C)=0.2,则合成它的DNA双链中(A+T)/(G+C)=0.2

B.此过程叫翻译,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④是肽键

C.密码子GCU,在人体细胞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氨基酸都是丙氨酸

D.图中的③在向右侧移动,①内形成2个②的结合位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中的两倍,可能的解释是   (    )

A.a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则T>T

B.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

C.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D.装置乙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热量散失,但生成少量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回答下列I、Ⅱ小题:

I.下图为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请回答:

(1)制作果酒的发酵阶段,发酵瓶的瓶盖应(    )

A.一直打开    B.打开并盖上一层纱布    C.定时拧松     D.一直拧紧

(2)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                    

(3)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酸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             接种方法,接种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Ⅱ.在夏季晴朗白天,测定一片树林中的甜槠(大型乔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的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如图甲)。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甜槠植株,保持温度、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乙)。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C点时,甜槠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夏天晴朗的中午,温度过高,导致                         ,从而使光合作用         阶段受阻。在中午12时左右,环境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后的短时间内,披针叶苔草叶肉细胞中C5含量的变化为       

(2)从图乙可知,若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时,光照12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则甜槠能否正常生长? 答:     ,原因是                          

(3)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往往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据图可以推测披针叶苔草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4)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a为清水,b~f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组别

a

b

c

d

e

f

平均株高(cm )

16

20

38

51

42

24

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