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1)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M的平衡位置为x=0.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C

A.这两列波发生干涉现象,且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B.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1/4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峰
C.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
D.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
(2)如图(2)所示的电路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该电路中右侧金属板b固定不动,左侧是能在声波驱动下沿水平方向振动的镀有金属层的振动膜a,a、b构成了一个电容器,且通过导线与稳压电源正.负极相接,a随声源S做简谐振动,则
C
C

A. a振动过程中,a、b板之板的电场强度不变
B.a振动过程中,b板所带的电量不变
C. a向右的位移最大时,a.b板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最大
D. a振动过程中,电流计中始终有方向不变的电流
(3)为了观察门外情况,有人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将一块圆柱形玻璃嵌入其中,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如图(3)所示.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的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最大夹角称做视场角,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n,圆柱长为l,底面半径为r,则视场角是
B
B

A.arcsin
nl
r2+l2
    B.arcsin
nr
r2+l2
  
C.arcsin
r
r2+l2
      D.arcsin
l
n
r2+l2
  
分析:(1)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波速相同.由图看出波长相同,则频率相等,满足干涉条件,两列波发生干涉.质点M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始终加强.图示时刻M点的振动方向向下,再经
1
4
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谷.
(2)由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压不变,当a发生振动时,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变化,电容变化,带电量发生变化,电容器发生充电或者放电现象,电路中电流方向在变化;两板间的场强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3)作出光路图,根据几何知识求出折射角的正弦,再由折射定律求解视场角.
解答:解:
(1)A、C、D波速只取决于介质,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波速相同.由图看出波长相同,则频率相等,两列波发生干涉;波长与波速和频率有关;质点M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始终加强.故AC正确,D错误.
     B、图示时刻M点的振动方向向下,再经
1
4
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谷.故B错误.
故选AC.
(2)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压不变,当a发生振动时,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变化,a、b板之板的电场强度是变化的.故A错误.
     B、当a发生振动时,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变化,电容变化,带电量发生变化,电容器发生充电或者放电现象.故B错误.
     C、当a向右的位移最大时,两板间的距离最小,电容器的电容最大.故C正确.
     D、a振动过程中,电容器发生充电或者放电现象,电路中电流是变化的.故D错误
故选C
(3)由几何关系解得
   sinθ2=
r
r2+l2

由光的折射规律得
   sinθ1=nsinθ2=
nr
r2+l2

所以θ1=arcsin
nr
r2+l2
 
故选B
点评:本题波动图象、波的干涉、电容器动态变化分析及几何光学问题,知识较多,但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0.675
0.675
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4.700
4.700
m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3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
220
220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标示,该小车的加速度a=
0.16
0.16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平衡摩擦力后,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如图(1)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
①关于小球的落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重复几次的落点一定是完全重合的
B.由于偶然因素存在,重复操作时小球的落点不会完全重合,但是落点应当比较密集
C.测定落点P的位置时,如果几次落点的位置分别为P1、P2、…Pn,则落点的平均位置OP=
OP1+OP2+L+OPnn

D.尽可能用最小的圆把各个落点圈住,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实验中记录了碰撞前,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P、M和N,如果碰撞是弹性碰撞,则三段距离OM、OP、ON的数值应该满足的关系是:OP=
 

(2)现通过以下实验探究电源输出功率与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的关系.采用的器材为:电源,电阻箱R,安培表(内阻可忽略),电键,导线等.
A.根据需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请画在虚框中.
B.按电路图连接好线路在闭合电键前已将电阻箱调到最大值).合上电键,逐次减小电阻箱R的值.
C.读取并记录电阻箱值R及对应电流表的数值I,计算出相应的电源输出功率P值.根据所得数据绘出P-R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精英家教网
从P-R图上可以看出:
 
       
①当R=
 
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②最大输出的功率PM
 
Wt
③计算出所用电源电动势E=
 
V.(以上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甲)是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示意图,其中AB、CD是根据插针法确定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图(甲)中标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      (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2)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在白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的两个界面ab和cd后,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方向平移了一些,若实验操作都正确,则测出的n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如图(甲)是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示意图,其中AB、CD是根据插针法确定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图(甲)中标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       (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2)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在白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的两个界面ab和cd后,不慎碰了玻璃砖使它向ab方向平移了一些,若实验操作都正确,则测出的n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