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质量为m=5kg的物体,在水平力F=20N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运动时间为t=5s,求:

(1)力在5s内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力F在5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5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g=10m/s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该物体由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可推算出这个星球的质量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试卷 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 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理综物理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一二象限内范围内有竖直向下的运强电场E,电场的上边界方程为。在三四象限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边界方程为的匀强磁场。现在第二象限中电场的上边界有许多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在处有一荧光屏,当正离子达到荧光屏时会发光,不计重力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力。

(1)求在处释放的离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本小题x可作为已知量)。

(2)若仅让横坐标的离子释放,它最后能经过点,求从释放到经过点所需时间t.

(3)若同时将离子由静止释放,释放后一段时间发现荧光屏上只有一点持续发出荧光。求该点坐标和磁感应强度B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理综物理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tan θ

B.小球在t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C.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

D.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徐州西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地面附近物体所受到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B. 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C. 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D. 严格说来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除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徐州西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用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关于小球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受重力 B. 只受拉力

C. 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 D. 受重力和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理综 -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上固定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PQ、MN,导轨电阻不计,相距为L,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两根导体棒a、b 质量相等均为m,其电阻之比为2:1。a、b棒均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tan。对导体棒a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a棒沿斜面向上运动,同时将b棒由静止释放,最终a、b棒均做匀速运动。两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则

A. 恒力F的大小等于

B. 匀速运动时a、b两棒的速度等大

C. 匀速运动时速度之比为2:1

D. 拉力F做的功等于回路消耗的电能和摩擦产生的内能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4个箭头表示船头的指向,每相邻两个箭头之间的夹角都是30°,已知水速是1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2m/s.要使船能垂直河岸渡过河,那么船头的指向应是(  )

A. ①方向 B. ②方向 C. ③方向 D. ④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