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一电热器接在10V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热功率为P,现将电热器接在交流电源上,要使它产生的热功率为2P,求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和峰值.

分析 根据电功率的表达式,P=$\frac{{U}^{2}}{R}$求解电压的有效值,其中U是有效值.再根据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求出最大值.

解答 解:设电热器的电阻为R,t时间内产生的热功率为P,则:$P=\frac{{U}^{2}}{R}=\frac{1{0}^{2}}{R}$
现将电热器接在交流电源上,要使它产生的热功率为2P,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U′=\sqrt{2PR}=\sqrt{\frac{2×1{0}^{2}×R}{R}}=10\sqrt{2}$V
交流电的最大值:${U}_{m}=\sqrt{2}U′=\sqrt{2}×10\sqrt{2}=20$V
答: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和峰值分别是10$\sqrt{2}$V和20V.

点评 该题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对于交变电流,求解热量、电功和电功率等与热效应有关的量,都必须用有效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该列波的波速大小为1m/s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渡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4Hz
D.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比40cm小很多
E.从该时刻起,再经过0.4s的时间,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4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B.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C.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被称为“称量地球重量的人”
D.胡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下述措施中正确的是CEG.(填字母)
A.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单摆的振动幅度会逐渐减小,所以单摆的摆角越大越好.
B.摆线的质量要尽量的小,摆线的弹性要尽量的小、摆线的长度要应尽量短些
C.摆球应该选体积较小、质量较大的
D.测量周期时,计时起点必须选在最低点,计时终点则可以选在最高点.
E.测量周期时应测摆球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算出周期
F.将摆线平放在桌面上,将摆线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线的长
G.单摆的摆动平面一定要在竖直平面内

②某学生在实验中,用米尺测出摆线长88.15cm,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mm,20个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则单摆的摆长为89.120cm,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1,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是T=1.83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3,则此图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C
A.g    B.$\frac{1}{g}$    C.$\frac{{4{π^2}}}{g}$    D.$\frac{g}{{4{π^2}}}$

④若某同学在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4所示造成图象不过坐标点的原因可能是漏计小球半径,利用该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将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于转速为ω的n匝线圈,从中性面转过30度的位置为计时零点,描述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e=nEmsin(ωt+$\frac{π}{6}$)B.e=nEmsin(ωt-$\frac{π}{6}$)C.e=nEmcos(ωt+$\frac{π}{6}$)D.e=nEmcos(ωt-$\frac{π}{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一只猴子悬吊在树枝上,一个猎人想用麻醉枪射击这只猴子,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猴子松开爪子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及猴子的体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猎人藏在与猴子等高的位置水平射击,则不能射中猴子
B.如果猎人藏在与猴子等高的位置对着猴子的下方某处射击,则能射中猴子
C.如果猎人站在地面上用枪对准猴子,则能射中猴子
D.如果猎人站在地面上用枪对准猴子,则不能射中猴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下落起连续三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从水平地面上的A点,以速度v1在竖直平面内抛出一小球,v1与地面成θ角.小球恰好以v2的速度水平打在墙上的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点仅改变θ角小球仍可能水平打在墙上的B点
B.在A点,以大小等于v2的速度朝墙抛出小球,它不可能水平打在墙上的B点
C.在B点以大小为v1的速度水平向左抛出小球,则它可能落在地面上的A点
D.在B点水平向左抛出小球,让它落回地面上的A点,则抛出的速度大小一定等于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
(1)下述各种情况会产生实验偏差的有BCD
A.小球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小球飞离槽口后受到空气的阻力
C.小球每次释放时高度有偏差
D.小球穿过孔卡片时有孔卡片不水平
(2)如果某同学实验时忘记记下斜槽末端的O位置,描出如图所示的轨迹,其点A为小球离开槽口后某一时刻的位置由图可以算出物体平抛的初速度v0=2m/s,斜槽末端距A点的竖直高度为0.05m.(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