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上的B处,获得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水平恒力F推动木箱从A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是
B.合外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C.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D.斜面对木箱做的功是

AD

解析试题分析:木箱过程中上升的高度为h,故重力做功为,所以需要克服重力做功为,A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得,B错误;根据功的定义可得推力做功为,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所以推力做功为,C错误;斜面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所以,D正确
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分)三峡水力发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水位落差约135m,水的流量约1.35×104m3/s,船只通航需要约3.5×103m3/s的流量,其余流量全部用来发电.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m/s2,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减少的机械能有20%转化为电能.
(1)按照以上数据估算三峡发电站的发电功率.
(2)设三口之家的生活用电的平均功率为0.5kW,如果三峡电站全部用于城市生活用电,它大约可以满足多少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生活用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受到阻力为f,射入深度为d,此过程木块位移为s,则(    )

A.子弹损失的动能为f(s+d)
B.木块增加的动能为f s
C.子弹动能的减少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
D.子弹、木块系统总机械能的损失为f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等。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A.△v =0 B.△v = 12m/s C.W = 0 D.W =" 8." 1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着木箱沿粗糙斜面加速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
D.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高度为h、倾角为θ。一质量为m(m<M)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不计冲上斜面过程中机械能损失。如果斜面固定,则小物块恰能冲到斜面顶端。如果斜面不固定,则小物块冲上斜面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h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ab为紧靠着的、且两边固定的两张相同薄纸,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距纸面高为60cm的地方自由下落,恰能穿破两张纸(即穿过后速度为零)。若将a纸的位置升高,b纸的位置不变,在相同条件下要使小球仍能穿破两张纸,则a纸距离b纸不超过

A.15cm B.20cm C.30cm D.6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半径为R的圆,AB是一条直径,空间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在圆上A点有一发射器,以相同的动能平行于水平面沿不同方向发射带电量为+q的小球,小球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在这些点中,经过C点的小球的动能最大。由于发射时刻不同时,小球间无相互作用,且∠α=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的方向与AC间的夹角为30°
B.电场的方向与AC间的夹角为60°
C.小球在A点垂直电场方向发射,恰能落到C点,则初动能为qER
D.小球在A点垂直电场方向发射,恰能落到C点,则初动能为qE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已知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c、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甲、乙两个带粒子经过a点时动能相同,甲粒子的运动轨迹为acb,乙粒子的运动轨迹为adb.由此可以判定:

A.甲粒子经过c点与乙粒子经过d点时的动能相等
B.甲、乙两粒子带同种电荷
C.甲粒子经过b点时的动能小于乙粒子经过b点时的动能
D.甲粒子经过c点时的电势能小于乙粒子经过d点时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