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端为正    B.>,b端为正

C.<,a端为正    D.<,b端为正

D


解析:

本题考查安培定则、右手定则、自由落体运动、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圆的几何知识,是一道比较难的综合题。

根据线圈中电流的流向,以及安培定则可知缝隙中的匀强电场方向为从右向左,铜棒自由下落,运动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断b端电势为正;铜棒在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的有效长度分别为BCEF,根据勾股定理可以算出BC=EF=,铜棒自由下落,v=,所以v1=v2=,由E=Blv,可以算出E1E2,D项正确。

思维拓展:本题的思考思路用逆推思想可以理顺关系,要想找到电动势的大小必须要用右手定则找出磁场的方向,而磁场的方向由安培定则可以得出;判断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必须先求出有效长度和运动速度,有效长度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得出,运动的速度由自由落体运动得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宁夏)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E1,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2,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E1、E2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E。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端为正    B.>,b端为正

C.<,a端为正    D.<,b端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届浙江省浙东北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端为正    B.<,b端为正

C.>,a端为正    D.>,b端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个端面半径同为R的圆柱形铁芯同轴水平放置,相对的端面之间有一缝隙,铁芯上绕导线并与电源连接,在缝隙中形成一匀强磁场.一铜质细直棒ab水平置于缝隙中,且与圆柱轴线等高、垂直.让铜棒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铜棒下落距离为0.2R时铜棒中电动势大小为,下落距离为0.8R时电动势大小为,忽略涡流损耗和边缘效应.关于的大小和铜棒离开磁场前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端为正                            B.>,b端为正

    C.<,a端为正                            D.<,b端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