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所示,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C
C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得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1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A、D、E
A、D、E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m1?OM+m2?ON=m1OP
m1?OM+m2?ON=m1OP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m1?OM2+m2?ON2=m1OP2
m1?OM2+m2?ON2=m1OP2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4
14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
2.9
2.9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P1P1+P2
1.01
1.01
分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质量可测而瞬时速度较难.因此采用了落地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平射程来反映平抛的初速度大小,所以仅测量小球抛出的水平射程来间接测出速度.过程中小球释放高度不需要,小球抛出高度也不要求.最后可通过质量与水平射程乘积来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解答:解:(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落地高度不变情况下水平射程来体现速度.故答案是C
  (2)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l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l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测量平均落点的位置,找到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因此步骤中D、E是必须的,而且D要在E之前.至于用天平秤质量先后均可以.所以答案是ADE或DEA
 (3)设落地时间为t,则v0=
OP
t
,v1=
OM
t
,v2=
ON
t

而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m1v0=m1v1+m2v2
动能守恒的表达式是
1
2
m02=
1
2
m1v12+
1
2
m2v22
所以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1?OM+m2?ON=m1?OP成立,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动能是守恒的,则有m1?OM2+m2?ON2=m1?OP2成立;
(4)碰撞前后m1动量之比:
P1
P1
=
OP
OM
=
44.8
35.2
=
14
11

P1
P2
=
m1×OM
m2×ON
=
45.0×35.2
7.5×55.68
=
11
2.9

P1
P1′+P2
=
m1×OP
m1×OM+m2×ON
=1.01(1~1.01均正确).
故答案为:①C; ②ADE或DEA;③m1?OM+m2?ON=m1OP; m1?OM2+m2?ON2=m1OP2;④14;2.9;1.01.
点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中,学会在相同高度下,水平射程来间接测出速度,并利用动能守恒定律来解最大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如图1所示为“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实验中小球A质量为mA,小球B的质量为mB,它们的关系是mA
mB
(2)实验前需要进行如下调节:
①固定斜槽时,应使斜槽末端
切线水平
切线水平

②调整小支柱到槽口的距离和高度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当入射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被碰小球放在支柱上时,调整支柱,使两球
接触
接触
,并且使两球的球心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实验中应使A球每次均在斜槽上
同一
同一
从静止释放;
(4)已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为2.14cm,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2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质量比为mA:mB=3: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pA:pB=
1:2
1:2


(Ⅱ)一种电池(电动势约为9V,内阻约为50Ω),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备有电压表V,内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电阻箱R,阻值范围是0-9999.9Ω;保护电阻R0,开关、导线若干.
①实验室中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
A.10Ω,2.5WB.100Ω,1W
C.200Ω,1WD.2000Ω,5W
实验时,保护电阻R0应选用
C
C
(填字母代号)较好.
②画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
③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名称(用符号表示)
U1、R1、U2、R2
U1、R1、U2、R2

④写出计算内电阻的表达式r=
 r=
R1R2(U1-U2)
U2R1-U1R2
-R0
 r=
R1R2(U1-U2)
U2R1-U1R2
-R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海淀区一模)I. 如图1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①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A
A
.(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
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安装轨道时末端必须水平

D.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
②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的平均落点位置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
.
BM
.
OP
.
ON
.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量为m2,则需验证的以上各量间的关系式是
m1
.
OP
=m1
.
OM
+m
2
.
ON
m1
.
OP
=m1
.
OM
+m
2
.
ON

II.用一段长为80cm的金属丝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③所示,读数为
0.935
0.935
mm.
②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电阻丝的电阻,结果如图②所示,阻值约为
6
6
Ω.
③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提供下列供选择的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
B.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C.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5Ω)
E.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0.025Ω)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Ω,额定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0Ω,额定电流2A)
H.开关、导线.
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在供选择的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择
D
D
,电压表应选择
B
B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F
F
.(填字母代号)
④根据上面选择器材,完成图④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1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精英家教网
①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
A.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
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
②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M、OP和ON.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m1?
.
OM
+m2?
.
ON
近似等于
 
,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2)用一段长为80cm的金属丝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
①用多用表粗测电阻丝的电阻,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电阻丝电阻的测量值约为
 
Ω.
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结果为
 
mm.
③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提供下列供选择的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
B.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C.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5Ω)
E.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0.025Ω)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Ω,最大允许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0Ω,最大允许电流2A)
H.开关、导线.
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在供选择的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择
 
,电压表应选择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填字母代号)
④根据上面选择的器材,完成图4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Ⅱ选修3-5模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B.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小
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且γ射线的波长最短
E.光的波动性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F.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2)如图1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3)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两球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