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7?浙江)(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
竖直位移(或↑↓)
竖直位移(或↑↓)
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衰减(或衰减调节)
衰减(或衰减调节)
钮或
y增益
y增益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扫描范围
扫描范围
钮置于
1k挡位
1k挡位
位置,然后调节
扫描微调
扫描微调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
|ν2-ν1|
ν20-ν10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
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
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
平均位置,M点是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
平均位置,N点是
小球2落点的
小球2落点的
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op=v10t,OM=v1t,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v20=0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op=v10t,OM=v1t,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v20=0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分析:(1)①图中,因波形失真,应调节竖直位移或↑↓钮使整个波形移动,以使波形完整.如果竖直位移过大或过小,都可以调节竖直位移旋钮,还可以通过调节y增益旋钮实现;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因为要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应将扫描电压也调整为900Hz,所以应将扫描范围钮置于1k挡位位置,然后调节扫描微调钮.
(2)①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三个点为小球的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②通过平抛运动的知识,先根据高度求时间,再根据水平位移求出三个速度;
③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球的质量影响碰撞后的速度,但不会影响碰撞前的速度,因而可以判断到底哪段水平分位移与质量有关.
解答:解:(1)因波形失真,应调节竖直位移或↑↓钮使整个波形平移,以使波形完整;
故答案为:竖直位移或↑↓,衰减或衰减调节,y增益;
②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衰减或衰减调节钮或Y增益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被压缩,以使波形完整出现在屏幕内;
故答案为:扫描范围,1k挡位,扫描微调;
(2)①根据题意可知,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故答案为: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N点是小球2落点的.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高度决定时间,故时间相等,设为t,则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
v20=0;
因而碰撞系数为
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故答案为: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op=v10t,OM=v1t,ON=v2t,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v20=0;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③平抛运动高度决定时间,水平射程由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因而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但由于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平抛的初速度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因而OM和ON也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故答案为:OM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没有关系,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有关系.
点评:第一题是有关示波器的使用问题,一般复习资料上是没有的,要靠学习物理时做过实验并真正搞懂才能做对;第二题是由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而来,关键要分析清楚实验的原理,同时要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列式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浙江)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浙江)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地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浙江)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侧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浙江)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浙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