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t=0时刻,以初速度v0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0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3t0时刻物块又返回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2mgt0
B.物块从t=0时刻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frac{3}{2}$mv0
C.斜面倾角θ的正弦值为$\frac{5{v}_{0}}{8g{t}_{0}}$
D.不能求出3t0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分析 根据冲量的定义求出重力的冲量;
明确图象的性质,根据位移关系可求得末速度,然后求出动量的变化量;
根据图象可以求出加速度以及位移;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分析受力情况,然后求出斜面的倾角;
根据功能关系求出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解答 解:A、根据冲量的定义可知,物块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3mgt0;故A错误;
B、由于斜面长度一定,故向下和向下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根据面积表示位移表示出减速过程位移,即:
${\frac{1}{2}v}_{0}{t}_{0}=\frac{1}{2}•v•2{t}_{0}$
从而求出返回时的速度:v=$\frac{1}{2}{v}_{0}$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物块从t=0时刻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P=-mv-m{v}_{0}=-\frac{3}{2}m{v}_{0}$,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求得向上加速度:a1=$\frac{{v}_{0}}{{t}_{0}}$,
向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frac{v}{2{t}_{0}}=\frac{{v}_{0}}{4{t}_{0}}$
设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a1=mgsinθ+μmgcosθ
ma2=mgsinθ-μmgcosθ
联立得:$sinθ=\frac{{a}_{1}+{a}_{2}}{g}$=$\frac{5{v}_{0}}{8g{t}_{0}}$;故C正确;
D、3t0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少,即:-W=$\frac{1}{2}m{v}^{2}-\frac{1}{2}m{v}_{0}^{2}$=$-\frac{3}{8}m{v}_{0}^{2}$;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分析图象给出的信息,重点掌握图象的斜率以及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的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并能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A追上B发生碰撞,碰前两球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13kg•m/s,则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动量变化可能的是(  )
A.△PA=-3kg•m/s,△PB=3kg•m/sB.△PA=4kg•m/s,△PB=-4kg•m/s
C.△PA=-5kg•m/s,△PB=5kg•m/sD.△PA=-24kg•m/s,△PB=24kg•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关于无线电广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话筒将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B.每个电台都能使用任意频率的电磁波发射信号
C.接收机上的天线,直接接收来自广播台的声音信号
D.收音机上的“调谐”旋钮起到选台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在一足够大的真空玻璃罩中,光滑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图中阴影部分),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在板面上的点距M点的水平距离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求:
(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到板面上的时间t;
(2)小球A冲进轨道时速度v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同种材料制成的导轨ABC,BC段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AB段可以绕B点在竖直面内转动而调整AB段的倾角θ,B点有一段圆弧顺滑连接AB、BC段.调整好角度θ后,将AB段也固定.

实验一:通过实验测量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将小滑块从倾斜轨道AB段上的E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G点;保持AB段轨道的倾角θ不变,让滑块多册从同一位置E点静止滑下,取一个平均的G点位置.用刻度尺测量E点离水平轨道的竖直高度为h,E点的竖直投影E′点到G点的水平距离为L.则小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frac{h}{L}$.
(2)变换出发点E的位置和AB段轨道的倾角θ,重复多次操作,多次测μ再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偶然(填“系统”或“偶然”)误差.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步骤如下:
①测出两个滑块的质量m1、m2和两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
②滑块1从E1点由静止滑下停在G1点的过程中,在水平轨道上找一个F点,用直尺量出F点到G1点的距离L1,如图乙所示;
③滑块2静止放在F点,让滑块1依然从E1点滑下去碰撞滑块2,测出滑块1停止时到F点的距离L1′和滑块2停止时到F点的距离L2′.
(3)若碰撞近似为弹性碰撞,为使滑块1碰后继续向右运动,则要求m1大于m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为了验证该碰撞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只需要验证等式m1$\sqrt{{μ}_{1}{L}_{1}}$=m1$\sqrt{{μ}_{1}L{′}_{1}}$+m2$\sqrt{{μ}_{2}L{′}_{2}}$(用m1、m2、μ1、μ2、L1、L1′、L2′表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成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打入木块并停在木块中,此过程中木块向前运动位移为XM,子弹打入木块深度为L,求:
(1)子弹打入木块后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v;
(2)子弹对木块做的功W1
(3)木块对子弹做功W2
(4)子弹打入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5)子弹的位移X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
B.落地时b、c两小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等
C.它们的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D.落地时a、b两小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质量为M=1kg,长度1m.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kg.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8N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于木板滑动,直到小滑块离开木板.g=10m/s2,求:
(1)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要使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是木板速度的2倍,需将恒力改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