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嫦娥一号”已成功飞天,漫游太阳系的旅行已经开始进行,考察向太阳系外发射空间探测器的方案时,曾设想借助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碰撞而使探测器飞出太阳系去探铡地球外生物.方案如下:

若质量为m1的探测器和某个质量为m2的小行星都绕太阳在同一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小行星运行的速度为v0,轨道半径为探测器的轨道半径的4倍.当探测器在其运行的圆轨道适当位置时,点燃探测器上的喷气发动机,经过极短的时间后立即关闭,从而使探测器获得所需的速度,沿椭圆轨道运动到小行星的轨道时正好位于小行星的前缘,如图中的b点所示,此时探测器速度大小变为点火后所获得速度的0.125倍,方向与行星在该处的速度方向相同,正好可被小行星碰撞.假设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不计探侧器燃烧损失的质量,只计探测器、小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不计其他的万有引力.以无穷远处为零势能,则距太阳球心为r,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势能为(其中M为太阳的质量,G为万有引力常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高度为200km的最终圆形绕月观测轨道,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又顺利进入高度为100km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卫星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的高度是从其上所安装的高度传感器(高度仪)显示民间上读出的.其原理为:卫星在其圆形轨道上,其上的发动机关闭、靠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距月面的高度h和月球质量M、月球半径R、引力常量G、卫星速度v存在对应关系,因为M、R、G是已知的,把M、R、G的数值输入连接传感器的计算机中,这样卫星上的速度表的示数与高度就一一对应,把速度读数刻度成高度,就可以直接读出高度.下列关于M、R、G、v和h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10时35分左右,经过180多万千米长途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被月球成功捕获,开始绕月球做无动力状态下的椭圆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为该椭圆轨道示意图,已知远月点距月心距离为ra,近月点距月心距离为rb。此后,卫星还将进行两次近月制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200千米、周期为127分钟的圆形轨道。若卫星运动遵守开普勒三定律,其第二定律内容可简化为如下表达式:ra×va=rb×vb,式中va、vb分别是远月点和近月点卫星运行速度;第三定律内容可表述为:如果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做椭圆运动的长半轴相等,则两者周期相等;卫星在距月心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写成-GMm/r。若已知月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忽略卫星在太空运行时的一切阻力。根据以上信息求:

(1)“嫦娥一号”卫星在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

(2)“嫦娥一号”卫星的近月运行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许昌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联考高三(上)第二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高度为200km的最终圆形绕月观测轨道,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又顺利进入高度为100km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卫星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的高度是从其上所安装的高度传感器(高度仪)显示民间上读出的.其原理为:卫星在其圆形轨道上,其上的发动机关闭、靠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距月面的高度h和月球质量M、月球半径R、引力常量G、卫星速度v存在对应关系,因为M、R、G是已知的,把M、R、G的数值输入连接传感器的计算机中,这样卫星上的速度表的示数与高度就一一对应,把速度读数刻度成高度,就可以直接读出高度.下列关于M、R、G、v和h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许昌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联考高三(上)第二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高度为200km的最终圆形绕月观测轨道,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又顺利进入高度为100km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卫星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的高度是从其上所安装的高度传感器(高度仪)显示民间上读出的.其原理为:卫星在其圆形轨道上,其上的发动机关闭、靠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距月面的高度h和月球质量M、月球半径R、引力常量G、卫星速度v存在对应关系,因为M、R、G是已知的,把M、R、G的数值输入连接传感器的计算机中,这样卫星上的速度表的示数与高度就一一对应,把速度读数刻度成高度,就可以直接读出高度.下列关于M、R、G、v和h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许昌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联考高三(上)第二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高度为200km的最终圆形绕月观测轨道,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又顺利进入高度为100km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探月工程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卫星的圆形绕月观测轨道的高度是从其上所安装的高度传感器(高度仪)显示民间上读出的.其原理为:卫星在其圆形轨道上,其上的发动机关闭、靠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距月面的高度h和月球质量M、月球半径R、引力常量G、卫星速度v存在对应关系,因为M、R、G是已知的,把M、R、G的数值输入连接传感器的计算机中,这样卫星上的速度表的示数与高度就一一对应,把速度读数刻度成高度,就可以直接读出高度.下列关于M、R、G、v和h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