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合理顺序是:
CFDBEA
CFDBEA
.(用相应字母表示)
A.通过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橡皮条的伸长,再重复做几次;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点;
D.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即结点),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的质量M之间关系的实验中,不改变拉力T (即牵拉小车的细线所吊挂砂桶与砂的重力mg一定),只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实验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该组对应的纸带已经打出,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图中各点为每打5个点标出的计数点,测量长度的单位为cm.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小车质量(g) 200 300 400 500 600 1000
小车加速度 (m/s2 2.00 1.33 0.79 0.67 0.40
小车质量倒数 (kg-1 5.00 3.33 2.50 2.00 1.67 1.00

①请由图中纸带上记录测量的数据,求出该次实验中:C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C=
0.35
0.35
m/s,O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0=
0.056
0.056
m/s,以及加速度a=
0.98
0.98
m/s2,并填入上表空缺中;(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请在图示的坐标中,恰当选择研究变量,根据上面表格中对应的各组数据作出能够较直观反映实验规律的关系图线(用小“×”号描点,并据此作出平滑的图线);
③由②中作出的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拉力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测绘那个反比
在拉力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测绘那个反比

④该实验开始进行时,要先
要平衡摩擦阻力f
要平衡摩擦阻力f
,具体操作方法是:
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轻推未挂沙桶的小车,恰使拖有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轻推未挂沙桶的小车,恰使拖有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分析:(1)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一般都是先安装设备,然后进行实验、测量,最近整理仪器,进行数据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2)明确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推论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进行实验时在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基础上,要先进行实验设备的安装,即先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 A点,然后进行实验和有关数据的测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仪器的整理.
故答案为:CFDBEA.
(2)①)①各点为每打5个点标出的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
C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c=
xBD
2T
=0.35m/s

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
a=
(x6+x5+x4)-(x1+x2+x3)
9T2
=0.98m/s2
2
O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0=vC-atOC=0.056m/s.
故答案为:0.35m/s; 0.056m/s; 0.98m/s2
②利用描点法画图如下:

 ③由图象可知,在拉力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测绘那个反比.
故答案为:在拉力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测绘那个反比.
④为了使砂桶与砂的重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在实验前要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即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轻推未挂沙桶的小车,恰使拖有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故答案为:要平衡摩擦阻力f;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轻推未挂沙桶的小车,恰使拖有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学中的两个基础实验,平时注意进行实际实验操作,同时加强基本规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AC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3)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
张华作的符合实验事实
张华作的符合实验事实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
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
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其中的两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①中是
还应记下两细线的方向
还应记下两细线的方向

在②中是
应将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
应将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

(3)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实验中,用M、N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位于O处,此时α+β=90°,如图所示;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O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B
B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把橡皮条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A、B两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这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是FA=3.5N、FB=4.0N,其位置记录如图甲所示.倘若橡皮绳的活动端仅由一个弹簧秤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读得弹簧秤的读数为FC=6.0N,其位置如C.
(1)以1cm表示1N,在图乙中作出力FA、FB和FC的图示.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乙中作出FA和FB的合力F,F的大小为
6.08
6.08
N.
(3)实验的结果是否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选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李明和张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
(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2)如图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答:
 

(3)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
 

(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应使两细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
B.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
C.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
(2)如图,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若先用互成锐角的两个力F1和F2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位置O,然后保持读数是F2的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而逐渐增大β角,在此过程中,若要保持O点位置不动,则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F1和方向与原来相比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A.Fl一直变大,角α先变大后变小       B.Fl 一直变大,角α先变小后变大
C.Fl一直变小,角α先变大后变小       D.Fl一直变小,角α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