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弹簧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祛码若干
个(g=10 m/s2)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易于测出准确数据的方案是_____。
②该同学在重2N的木块上加放了1个珐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1)B;(2)0.3

试题分析:比较两种实验方案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方案A中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很难控制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不稳定,弹簧秤的拉力不总是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方案B中拉动的是木板,木板运动的速度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稳定时弹簧测力计与木块相对于地静止,此时读数更准确.所以,更合理的方案是B.
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f=F=1.2N,
滑动摩擦力Ff=μFN,动摩擦因数μ===0.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某次测得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出小球直径为 _________ cm.该同学又利用秒表测定了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秒表读数为 _________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6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弹簧秤的刻度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伸长某一长度时,只需记录结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示数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摩擦力已平衡)。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沙子。沙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沙子质量)记为m,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沙子质量)记为M。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从盒子中取出一些沙子,装入沙桶中,称量并记录沙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下的纸带中计算得出.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以合外力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在本次实验中,如果沙桶的总重力mg与Mg相比非常接近时,获得的实验数据是否会和理论预期产生较大差异?
答:       .(填“会”或“不会”)理由是                       
(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保持桶内沙子质量m不变,在盒子内添加或去掉一些沙子,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横,应该以       为横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①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②为了用细线的拉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实验操作时必须首先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④在实验过程中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2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打A、F两点的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不变;得到多组数据后他应描给的图象是       (填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 —F图象,如图所示,则
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为探究“合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A.按如图摆好实验装置,
B.将质量M=0.20 k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C.在总质量m分别为10 g、30 g、50 g的三种
钩码中,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
的挂钩上,
D.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 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①多次重复实验,从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距离分别为d1=0.0075 m,d2=0.03001m,d3=0.0675 m,d4=0.1200 m,d5=0.1875m,d6=0.2700 m,他把钩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5”点合力做功。则合力做功=______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 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写出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图中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是50 Hz,则纸带上打出的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s.
(2)实验时,应使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做可以         (选填“消除”、“减小”或“增大”)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3)在实际测量中,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通常会           (选填“略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增加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