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选修3-5
(1)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电子流通过狭缝显示波动性,这是电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
 
(填“吸收”或“辐射”)波长为
 
的光子.
(3)如图所示,甲车的质量是2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光滑,右端放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物体.乙车质量为4kg,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甲车碰撞后甲车获得8m/s的速度,物体滑到乙车上.若乙车足够长,上表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多长时间相对乙车静止?(g取10m/s2)?
?
分析:(1)黑体辐射随着波长越短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关;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2)明确原子能级跃迁过程中产生或吸收光子能量与光子波长、频率之间关系.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放出能量,反之吸收能量.比较能级高低能级间能量关系列式求解.
(3)甲、乙碰撞后动量守恒,求出碰后乙的速度,木块、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求出加速度,乙车和木块,动量守恒求出两者的共同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即可求得时间;
解答:解:(1)A、黑体辐射随着波长越短温度越高则辐射越强,所以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
B、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无关,故B错误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C正确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有质量亏损,释放核能.故D正确
故选ACD.
(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精英家教网
故:bc能级之间能量等于ac能级与ab能级之间能量之和,即有:
hc
λ2
=
hc
λ1
+
hc
λ3

故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3=
λ1λ2
λ1-λ2

(3)乙与甲碰撞动量守恒
mv=mv′+mv′?
小物体m在乙上滑动至有共同速度v,对小物体与乙车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得?
mv′=(m+m)v?
对小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μg?
所以t=
v
μg

代入数据得t=0.4 s       
故答案为:(1)ACD  (2)吸收    
λ1λ2
λ1-λ2

(3)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0.4 s时间相对乙车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修3-5中的内容,难度不大,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
(1)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促进了人们对微观领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E.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2)一架质量为M的直升飞机,靠螺旋桨的转动使面积为S的空气以速度v向下运动,从而使飞机悬停在空中.已知空气的密度为ρ,求速度v的大小并计算发动机的最小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一选修3-5]
(1)雷蒙德?戴维斯因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 (ve)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探测中微子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个核反应方程式为:ve+
 
37
17
cl
 
37
18
Ar
+
 
0
-1
e
,己如
 
37
17
cl
核的质量为36.95658u;
 
37
18
Ar
核的质量为36.95691u,
 
0
-1
e
的质量为0.00055u,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0.82
0.82
MeV
(2)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滑块,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小车质量M=4kg,小车与右边的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以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弹回来,在小车与墙壁碰撞前后各有一次滑块和小车相对静止的状态,求:
①与墙壁碰撞前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v1大小;
②与墙壁碰撞后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v2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5]
(1)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位于日本东部沿海的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发生爆炸,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在核泄漏中,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半衰期为8.3天)是最为危险的,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体细胞癌化,尤其是针对甲状腺细胞,甲状吸收后造成损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出事故前,正常运行的福岛核电站中使用的主要核燃料是碘131
B.若现在有100个碘131原子核,8.3天后一定只剩下50个碘1311原子核
C.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出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电离而发射出来的
D.碘131也可以做示踪原子;给人注射微量碘131,然后定时用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的疾病
(2)如图所示,已知水平面上的P点右侧光滑,左侧与滑块m1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滑块在水平面上P点的右侧分别以速度v1、v2向右运动,由于v1>v2而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滑块的速度均在一条直线上).二者碰后m1继续向右运动,m2被右侧的墙以原速率弹回,再次与m1相碰,碰后m2恰好停止,而m1最终停在Q点.测得PQ间的距离为l.求第一次碰后滑块m1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07-2008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下)第六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选修3-5
(1)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电子流通过狭缝显示波动性,这是电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
(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______(填“吸收”或“辐射”)波长为______的光子.
(3)如图所示,甲车的质量是2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上表面光滑,右端放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物体.乙车质量为4kg,以5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与甲车碰撞后甲车获得8m/s的速度,物体滑到乙车上.若乙车足够长,上表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在乙车上表面滑行多长时间相对乙车静止?(g取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